對前中國重慶書記薄熙來的法院審理在26日告了壹段落,只剩下求刑和判決。中國當局想把這次的審判包裝成表現鏟除腐敗的意志。但是對于中國的普通國民和世界來說,這成了看到最高權力層“只屬于他們的政治”背面的機會。
也看到了如同毛澤東在1957年通過反右派鬥爭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治骨架壹樣,習近平體制想要整理左派勢力,奠定權利基礎。把這次的審判規定爲文化大革命以後最大的政治性事件也時出自這個原因。
首先審判所表現出的是成爲主要2國(G2)的中國內部,有很多化膿的患部。曾是最高領導部—共産黨政治局常務委員有力候選人的薄熙來對自己的腐敗及濫用權力等嫌疑,忙著把責任推給妻子和屬下職員。爲了保身,還出現了自己有外遇或妻子與心腹是戀人關系的“自我引爆型暴露”。兒子考父母的背景,乘坐後援者提供的專機去非洲玩。妻子說要傳給兒子,從企業家接受數十億韓元,用他人的名義在法國海邊城市尼斯購買別墅的事情也被公開。妻子靠當書記丈夫的權利,隨意使喚了重慶市公安局幹部,讓國家權利私有化。
中國政府雖然強調了審判的透明性,但是與30年前審判文化大革命四人幫(1981—82年)相比,好像缺乏了自信。沒有進行電視轉播、雖然法院發言人每天進行了媒體發布會,但只是讀完微博(中國式推特)後就出去、微波的內容也被編輯。
進行審判的山東省濟南市法院的周圍和市內各處都被管制,不知道這是在進行審判還是在鎮壓示威。檢方雖然主張包括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調查,進行了1年多的調查,但是除了相關人士的證詞之外未能提交壹個像樣的證據,反而得到了薄熙來的反攻。
因爲這次事件,薄熙來個人失去了家人和權利。但是想要治罪他的中國也因爲暴露出領導層黑暗的腐敗構造,對國家信賴度形成了打擊,司法體系和透明性和公正性也出現了瑕疵。
中國想以世界第二名的經濟力爲基礎,重新編制亞洲和國家秩序的版圖。但是在這次的審判中出現的中國形象,雄辯性地表現出了要成爲世界的領導國家還需要走很長壹段路。出現不喜歡中國的舉起、不能接納中國提出的規則等說法的原因中,中國的責任也很大。
中國通過薄熙來裁判向世界表現出的是中國還沒有達到世界的普遍基准,從這壹點來看,中國在薄熙來審判中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