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議員的再補缺選舉經常被稱為“執政黨的墳墓”。意思是說這是對在野黨絕對有利的選舉,這是因為出於對執政黨進行牽制的心理。在盧武鉉政權時期,前後6次在22個地方舉行再補缺選舉,執政黨無一獲勝。在金大中、李明博政府時期,也大致如此。但是到了朴槿惠政府,情況卻變了。四次再補缺選舉,都是執政黨獲勝,而且在24個地方中有18處獲勝。在野黨每次都高喊“審判政權”,但投票結果每次都成了“審判在野黨”,再補缺選舉成了“在野黨的墳墓”。
新政治民主聯合代表文在寅昨天披露了對4‧29再補缺選舉一敗塗地的感想。他說:“沒有能夠代言民心對朴槿惠政權的經濟失敗、人事失敗和貪污腐敗的憤怒,十分慚愧。”雖然遭受了慘敗,令他抬不起頭,但好像仍然沒有找到失敗的原因。此次選舉再次表明,現在國民雖然對現政權的無能和腐敗感到失望,但文在寅領導的在野黨並沒有作為代替勢力得到國民的認可。但是,與在經歷7‧30再補缺選舉11‧4大敗之後金漢吉和安哲洙共同代表雙雙下臺相比,文在寅完全是一副與之不可比較的自在模樣。
國民對在野黨所希望的,不是善於鬥爭的政黨,而是有能力的“代用方案政黨”。國民因為擔心就業、擔心結婚、擔心養孩子、擔心租金、擔心養老而憂心忡忡。如果文代表真的瞭解民心,就應提出解決這些擔心的具體辦法來。但是,“成完鐘名單”一曝光,他就扔掉起初的經濟政黨論,回到屬於老套口號的政權審判論,不斷提高調門。這可真是勸不住的民心誤讀。
對於新政治民主聯合究竟有沒有改朝換代的能力,將來是否堪托國政,國民存有疑心。惡意利用所謂的國會先進化法,對於與直接關係到民生的經濟復蘇和國家未來所必不可少的各種改革課題,不但不協助解決,反而拖後腿。在意于公務員的選票,把公務員年金改革引向與國民意志相違的方向,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此次選舉之前的公推過程中,文代表也沒有顯示出團結全黨的領導能力。
文代表似乎不是以國民的眼睛,而是以黨內既得權利親盧勢力的眼睛,來裁斷黨務和世界。敗將理應以謙虛的心態正確領會民心的現狀,新政治民主聯合才會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