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若谷的東京小考》:日本要利用“第二年法則“修憲嗎?

《若谷的東京小考》:日本要利用“第二年法則“修憲嗎?

Posted March. 10, 2016 07:15   

Updated March. 10, 2016 07:37

한국어

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從今年年初開始就經常談到修憲,還說要在自己的任期內實現。雖然修憲一直是安倍的宏願,但為什麼把它當做眼前的課題呢?

我想到的是去年年末韓日兩國發表的有關慰安婦問題的協議。在自己的主張方面大幅度讓步,積極推動韓日和解的安倍,從年初開始,就提出了修憲,這是意在“第二年法則”嗎?

所謂“第二年法則”,不過是我發現並命名的,所以安倍並不知曉。但是,在日本,從50年前開始,每當同韓國或中國的關係迎來轉機的時候,第二年便會制定符合國內民族情緒的法律。所謂“法則”,即是這一現象反復出現的意思。

第一個例子是根據韓日基本條約兩國建交的1965年。締結條約的決定性行動,是日本外相訪問首爾,表示了對歷史的反省和道歉。第二年,日本制定了將2月11日定為建國紀念日的法律。之前,基於首位“神武天皇”即位的神話,將這一天作為“紀元節”,並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一節日一度被廢止,但為了順應保守勢力提出的將此節日復活的要求,新制定了這一節慶日。

在日中建交的70年代,日中兩國於1978年簽訂了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第二年,誕生了“元號法”,這是為了將“明治”、“昭和”等日本傳統的年號正式制度化並使之維持下去。

相似的例子在上世紀80年代也有。1984年,全鬥煥總統首次以國賓的身份訪問日本,昭和天皇首次對過去的歷史表示“遺憾”。邀請全鬥煥訪問的是中曾根康弘首相。他於第二年8月15日參拜了靖國神社,順應了日本右派的期望。雖然因為遭到中國的激烈反對而於第二年作罷,但由此產生了和解和民族主義之間的搖擺。

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首相對於侵略亞洲和殖民統治不斷進行道歉。1998年訪日的金大中總統和小淵惠三首相共同發表《韓日夥伴關係共同宣言》時達到頂峰。小淵惠三首相對殖民統治表示道歉,金大中總統回報以和解。同年,中國的江澤民主席也訪問了日本,發表了相似的《日中共同宣言》。

但到第二年,日本制定了將“日之丸”和“君之代”分別正式定為國旗和國歌的法律。雖然沒有忘記戰爭陰雲的國民有著深深的抵觸,但小淵惠三政府強行推動了法律的制定。

所有這些,有可能是偶然的產物。但是,能夠如此反復,就不能單純地看做偶然。難道在背後沒有和解和民族主義微妙的機制嗎?

在漫長的歲月裡,慰安婦問題曾是兩國之間的懸案,隨著去年年末日韓兩國就此達成協議,日本政府承認了責任,首相表示了道歉,並決定從政府預算中出資10億日元進行資助,向著和解邁出了一大步。那麼,今年也許輪到民族主義登場了。

即使不知曉“第二年法則”,在右翼心理和現實的政治感覺之間走鋼絲的安倍首相,也懂得二者之間的平衡。如此看來,去年8月發表的“戰後70年安倍首相談話”也混合了和解和民族情緒。

即便這樣,修改憲法的困難也非同一般。最大的焦點是禁止擁有軍隊的第九條。即使是一人獨尊的安倍首相,也不認為這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雖然表示要首先從取得共識的部分開始,但即使如此,也需要國會眾參兩院三分之二的同意。眾議院中,執政黨佔據著三分之二的議席,而7月將舉行參議員選舉,安倍首相認為這將是決定勝負的時刻,正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但真的如他所想嗎?去年,他強行通過了改變對憲法第九條解釋的安保法,招致國民的反對,如果再次激起國民的憤怒,安倍首相的計謀將會出現差池。日本國民的平衡感會偏向哪一邊呢?今年夏天將有大戲可看。



東京=徐英雅 特派記者 sya@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