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銀行考試

Posted May. 15, 2018 07:45   

Updated May. 15, 2018 07:45

한국어

2000年代初,在銀行就業面試中出現了“怎樣才能在地鐵裏賣掉高爾夫球桿?”“怎樣才能把西海大橋搬到漢江?”等荒謬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現在已經成為“經典”,但當時準備在金融圈就業的畢業生們,卻為之不知所措。因為這些問題居然出自從行業的特性來看具有保守文化的銀行圈的面試之中。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銀行界為了通過招聘挑選出比模範學生更能創造利息收益的“營業者”,開始了人才爭奪戰。銀行還紛紛取消了被稱為“銀行考試”的筆試。他們認為,營業並非由成績來決定。

▷最近10多年間的“開放性公開招聘”也成為熱門話題。雖然每屆政府的名稱各不相同,但都強調是不看履歷的“盲招”,這也是銀行的生存戰略。以學歷、專業、英語分數等千篇壹律的標準,已經很難選拔出符合金融環境變化的合適人才。自然而然,在銀行公開招聘中,法學院出身和商學院出身的銅墻鐵壁也倒塌了。在去年的公開招聘中,理工系出身的員工,新韓銀行在200人中占30%,友利銀行在150人中占20%。

▷友利銀行從今年上半年起恢復了公開招錄的筆試。距離聲稱要通過面試、廢除筆試招人,已經時隔11年。在上個月28日舉行的筆試中,多數考題考的是“經濟三重困境”、“外匯儲備種類”等專業知識。預計今後銀行界的招錄將全面恢復上述筆試。這是因去年爆發招聘腐敗而倍受困擾的銀行界的無奈之舉。

▷曾經被認為是“公正社會的榜樣”的“盲招”,反而被指為不正當招聘的核心,這真是諷刺。即便如此,為了從源頭上掐斷請托是非,而在招錄時重新啟動客觀的筆試考試的銀行界,卻並不順心。這是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考得好的人才並不意味著擁有出色的業務能力。最令人難過的是,由於招聘不正之風的後遺癥,反而加重了原本就要“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就業準備者們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