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天前有人來找我說他想開一家書店。在我對他說還真剩不下幾個錢之後,他回答說‘果真是這樣嗎?’一副自己早就知道的樣子。他的臉上似乎寫著‘即便如此,還是想開。我也想開書房’。”
目前運營著首爾新村的代表獨立書店“Afterbooks”的黃富農在最近出版的書《沒有餓死,真是萬幸》中如實公開了運營社區書店的艱辛和的不斷湧來的悔恨感。有時候一整天都沒有客人,而且由于是規模小的社區書店,在購買書籍或交易方面也會遇到不少困難。
最近,有個性的社區書店因“書麥”(在看書的時候來一杯啤酒)“書處方”(煩惱咨詢後書的推薦)“Booksday”(在書店裏的一宿)等受人歡迎,從而使社區書店創業成爲流行趨勢。地方自治團體也爭先恐後地投入到支援創業大潮中去。最近1 ~ 2年,在新的小規模書店以年輕一代爲中心掀起了“人氣創業項目”熱潮後,京畿道今年第一次爲社區書店運營者開設了“熱鬧非凡的京畿書店學校”。這是一個通過分析書店運營所必需的流通、營銷、商圈,以及地區和書店的聯系、海外獨立書店的事例等,來摸索社區書店運營戰略的項目。京畿書店學校的一位負責人表示:“不僅是對最新流行趨勢敏感的20、30多歲的年輕一代,對離職、考慮退休的上班族、退休後的創業等問題感到苦惱的人也很多。”在韓國書店組合聯合會的“書店學校”、首爾圖書館等公共圖書館進行的主要面向書店預備創業者的講座也非常受歡迎。
但現實並沒有那麽簡單。根據地區書店App“Funnyplan”透露,以今年6月爲准,全國各地的社區書店共有362處。但是停業或休業的書店也達到了全體的10%,即35家。因爲只賣書很難維持運營。如果沒有讀書興趣、眼光、差別化重點,就很難承擔租賃費和公共費用。
經營社區書店“唐仁裏書發電站”的前MBC播音員金曉英的書店創業記《早這樣就好了》曾一度成爲暢銷書。這些名人的書店創業更增添了外界對社區書店的關注度。但也很難將部分玫瑰色的事例普遍化。記錄鹽裏洞的旅行獨立書店“暫停片刻”的停業過程的《今天,關閉了書店》(孝型出版社)中,宋恩貞坦言,爲了維持沒有收益的書店得不得接二連三地去幹其他副業。宋某說:“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話一半都不是事實。書店的知名度和他人羨慕的眼神,絲毫沒有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作爲現實的困難之一,書籍的流通問題是數得著的。在不透明的出版流通結構下,小書店的書籍利潤屬于比較低的。賣不了的書,原封不動地退給了書店主人。Funnyplan代表南昌宇表示:“雖然每周有2、3個新的社區書店開業,有很多人非常關心,但是在流動人口、可以確保的書的種類和商圈等方面,卻屢屢撞到現實這一堵牆。”他還說:“清晰地認識到只賣書是很難維持書店運營的,並需要通過Booksday、演講等不同的方式進行積極的生存探索。”
樸善熙記者 teller@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