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王陵中出土的“武寧王誌石”(525年,國寶第163號)是可以看出百濟人特性的珍貴資料。該誌石具有“刀尖所向之處極其自然的字體”,具有“自由”“溫柔”“不規則”等韓民族特有的特點。整體上是優雅、溫柔、富有光澤、有品位的貴族風。每行字數不壹,字體大小也有差異。上下間隔也不壹定。由於是筆畫和字沒有定型的楷書,行距較寬。各行字的中心線不固定,整個章法也未定型。雖然強調了個體的個性和自由,但是有機連接在壹起,與秩序形成協調,具有統壹美感。
武寧王誌石雖然受到了中國的影響,但從百濟制造送往日本的“七支刀”(369年)、留下的500多件百濟木間的筆跡來看,在受到中國的影響之前,百濟的字體就很優雅明快。在百濟之後,忠清道和湖南的字體也很優雅而且柔和,可以看出這是該地區的強烈特性。中國的字體也許優雅,但並不明快,可以說是洗練,但並不自然。百濟的瓦當有明朗和閏澤,土器的線條也圓滑而柔和,佛像也比高句麗和新邏更加柔和。
與高句麗、新邏字體之間的差異,是既柔軟又溫雅,纖細並洗練,文字間距和行距寬,速度略為緩慢。筆線柔和,體現的是善良、明朗和溫柔,字間距較寬意味著善於這應新的環境。寬行距意味著謹慎而深思,速度慢則意味著行動或判斷的速度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