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新羅的微笑”慶州人面文圓瓦當將被指定爲寶物

“新羅的微笑”慶州人面文圓瓦當將被指定爲寶物

Posted October. 03, 2018 07:12   

Updated October. 03, 2018 07:12

한국어

在學生時代去慶州進行修學旅行的這些人,帶回來的紀念品中基本都會有一件慶州人面文圓瓦當。被稱爲“新羅的微笑”的該基瓦將被指定爲寶物。•

 文化遺産廳2日表示,決定將慶州人面文圓瓦當和慶北軍威郡法住寺挂佛圖、忠南禮山郡大蓮寺毗盧遮那佛挂佛圖、慶北尚州市南長寺靈山會挂佛圖、“景禪寺”銘青銅金鼓、張哲 定社功臣錄券等6件指定爲寶物。

 慶州人面文圓瓦當于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時期在慶州靈妙寺地基(現在史迹第15號興輪寺址)上出土了。1934年,聽到該消息的日本人田中敏信在慶州的一家古董店購買了該瓦片,並將其運到了日本,但由于前國立慶州博物館館長故人樸一勳的不懈努力,于1972年10月返回國內。不同于用模具一律印刻的普通基瓦的生産方式,該基瓦是用手親自捏制的。直徑爲11.5厘米,厚度爲2厘米,左側下端部分雖然消失了,但額頭和兩只眼睛、高高的鼻子、淡淡的微笑與兩頰的下颚線十分相配。圓瓦當是爲了在飛檐或圍牆的盡頭用基瓦收尾而使用的圓形瓦當。文化遺産廳解釋說:“基瓦遺物單獨被指定爲寶物尚屬首次。”

 通過文化遺産廳的精密調查,新價值得到發掘的3件挂佛圖也非常引人注目。挂佛圖是爲靈山齋、薦渡齋等大規模的野外佛教儀式所創作的大型佛畫。1750年制作的禮山郡大蓮寺毗盧遮那佛挂佛圖采用的是以毗盧遮那佛爲中心,把文殊、普賢菩薩等安置在其上下的“五尊”形式。在19世紀以前畫的毗盧遮那佛佛畫幾乎沒有流傳下來,而五尊的構圖又十分罕見,從這一點上看其價值得到了認可。

 在寺廟儀式上使用的“景禪寺”銘青銅金鼓是在13世紀高麗時期的青銅金鼓中存在“紀年銘(說明制作年代的銘文)”的獨特的遺物。據悉,景禪寺是在高麗時期建造的寺廟,但後來消失了。給因在1398年平定第1次王子之亂建立功業的中樞院副使張哲(1359 ~ 1399年)發放的功臣錄券作爲迄今爲止唯一得到確認的“定社功臣錄券”,被評價爲具有極高的曆史、國語學、圖書學價值。


柳原模 onemor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