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經歷無數的相逢和離別。其中既有戀戀不舍的離別,也有不會記住的離別。在那麽多的離別中,沒有再會余地的徹底離別就是生離死別。
也許正因如此,人類對完全的離別表示特別的哀悼。青銅器時代的人們用巨大的甕器用作棺材埋在地下。起初,人們可能是想接近已故者,將棺材埋在家的附近。後來,人們知道了這樣的埋葬方法對活人有害的事實。屍體開始逐漸埋到村子外,但即便如此,還是覺得不舒服,於是開始在遠處的山上建造墓地。
隨著村莊和社會的不斷擴大,村子入口和寺院內都建起了共同墓地。也許我們是受儒教文化的影響,村莊墓地或寺院墓地並不發達,但在歐洲和日本,這樣的公墓十分發達。
到歐洲中世紀某城鎮城市考察時,看到了遺址旁小小的村莊公墓。墓地內還設有專門為陣亡將士設置的區域。我們的做法,如果不是高級將領,碑文裏不會詳細記載軍隊經歷。在歐洲,即使不是戰死者,20世紀的世界大戰或之前的世紀戰爭的從軍人員,都會驕傲地在墓誌銘上寫下了軍人經歷,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為陣亡將士準備了國立墓地。美國也建造阿靈頓國家公墓,幾乎被視為聖域。並不是說國立墓地不好。但是有時會產生壹種想法,國立墓地的方式是不是產生了分離軍隊和老百姓的副作用。訪問歐洲的村莊墓地時,這種感覺更加強烈。平凡的人們,我們的父親,爺爺,或者更早之前的人們拼命地體驗著我們尚存的事實,村莊墓地的動靜更大。
老布什總統去世了。看到追悼報道,人們記得,他曾是美國總統的同時,還曾是太平洋戰爭參戰勇士。這真令人羨慕。 歷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