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者(rebel),但是壹個有策略的反抗者。”
這是22日開幕的國立現代美術館首爾分館的“馬賽爾-杜尚”展的策展人馬修•阿普蘭如此定義打開20世紀現代美術之門的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年)。在此次展示會上,可以看到美國費城美術館收藏的杜尚的150多幅作品。
展會將按照時間順序依次介紹杜尚從早期到末期的眾多作品。為了繼日本東京、首爾之後,巡回澳大利亞悉尼舉行展覽,嚴格挑選了展示杜尚的生活和藝術全貌的作品。從早期繪畫開始,還可以見到《泉水》、《瓶架》等制作,以及後期的微型作品、雕塑,甚至是最後的作品《影島》。
記者見到阿普蘭策展人,了解了壹下“杜尚”展的觀看要點。他解釋說,杜尚破壞規則的過程就像下國際象棋壹樣。杜尚實際上也是職業國際象棋選手。
“杜尚是26歲的時候放棄了繪畫,發明了‘現成品(Ready-made)’。在成為壹名國際象棋選手後,杜尚又以‘艾羅茲-沙拉比’的假名從事藝術。”
他說,此後利用錯視或雕塑的整個過程非常有邏輯。
“下壹步棋,之後在思考下壹步蓋怎麽走,之後再下出果敢的壹步。所以要依次看作品,才能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內在聯系。”
杜尚給人的印象是,在美術館裏放了馬桶,取名為“泉水(Fountain)”,十分具有沖擊性和挑釁性。但是阿普蘭介紹說:“他是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麽的戰略家,也是提出20世紀重要美學問題的思想家。”
“破格是當時藝術家喜歡用的方法。立體派、達達藝術都給人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雖然在這方面是比任何人都做得更好的杜尚,但如果只是帶來沖擊,其意義就不會持續下去。”
杜尚提出的美學問題是打破“用手創造的藝術”的定義,他人們展示僅憑創意也可以成為藝術。雖然大部分現成品作品都是他在50年代成名後重新制作的,但他並不在意。因為重要的不是物品而是創意。
阿普蘭說:“杜尚為了讓作品能夠在壹個地方集合,費盡了心思。所以在20世紀40年代美術館開始收藏他的作品時,他親自參與了展覽和圖錄設計。他還建議贊助人阿倫斯伯格夫婦購買自己的作品。作品數量少,因此脈絡顯得尤為重要,沒有就此消散,才會有後代的理解。”
1946年,阿倫斯伯格夫婦將大部分作品捐贈給了費城美術館,以供市民欣賞。為了觀看該作品,不僅是美國,全世界的觀眾都來到了費城。據說,阿普蘭為了更換作品,每次關閉畫廊時都會遇到壹些感到惋惜的外國參觀者。因此,在杜尚去世50年後的今天,他訪問韓國的意義更加重大。
“為了讓年輕的觀眾也能輕易看到,制作得很便宜。如果想直接見到杜尚,請先看看後面的采訪。如果妳想進壹步了解,就壹定要去費城!”
該展覽會將壹直持續到明年4月7日。門票4000韓元。咨詢電話:02-3701-9500
金民 kimmi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