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沒有不好的捐贈”

Posted April. 22, 2019 07:41   

Updated April. 22, 2019 07:41

한국어

  2009年5月,受全球金融危機余波的影響,韓國高爾夫界仍然處於十字路口。因為隨著企業情況的惡化,當年的首場大型比賽SKT公開賽能否舉行還是未知數。如果大企業贊助的大賽不能舉行,那麽當年預定的其他大賽也很有可能接連被取消。雖然當時韓國職業高爾夫協會(KPGA)會長樸三求和SK會長崔泰源進行了會談,但是情況卻傾向於“無論如何也不能舉辦大賽”。

 解決這壹難題的是職業高爾夫選手崔京周。當時,他向SKT表示:“將放棄10億韓元左右的邀請費。”下面是崔京周的話。“如果我放棄邀請費,後輩們就有機會參加比賽,我壹點都不覺得可惜。”崔泰源以向崔京周財團捐贈2億韓元的方式,減少了費用,舉行了高爾夫比賽。

 可以說,崔京周所做的是壹種捐贈行為。因為放棄當時處於最全盛期的世界頂尖高爾夫選手應得的出場費,相當於為後學花費了相當多的錢。

 在我們社會中,雖然總是在某個地方出現問題,但很多時候會因為隱藏的、有時露出的“善良的意誌”而得以正常運轉。捐贈就是代表性的例子。但是對於這樣的捐贈活動,好像經常有歪曲善意的視線,讓人感到不爽。

 為修復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法國富豪們捐出了巨額善款,“黃馬甲”示威者紛紛指責說,“這些錢應用來幫助貧困階層”,或者說“這是為了獲得稅收優惠的噱頭”。不久前江原地區發生火災時,歌手IU為受災居民捐出1億韓元後,演藝界和企業紛紛捐款。但是對於IU,出現了“只通過特定財團進行捐款,是瞄準某種優惠的奇怪的捐款”的指責。相關財團立即解釋說,“IU正在通過各種團體以各種方式進行捐贈活動”,事情很快就平息了。藝人劉在石捐出5000萬韓元後,還受到了“和收入相比太少了”的指責。

 企業也擔心會因為金額少而受到指責等,捐款時也經常要看別人的臉色。實際上,某大企業在為江原地區火災捐款時,曾擔心受到“與企業規模不符,數量少”的批評,而猶豫要不要宣布。由於社會上要求提高資金執行的透明度,但這已經是該企業不召開董事會也可以執行的最大金額。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因為懷疑是否有過用善意包裝來獲取利益的企圖。但是,如果個人或企業因捐贈而受到稱贊,而且根據法律返還稅金,這難道是不好的捐贈嗎?或許是因為我們社會的捐贈文化太淺薄,會認為捐款是別人的事,“別人”賺了很多錢當然要捐款,但“我”卻和捐款沒有任何關系。

 捐贈不光是捐錢。認為自己的現在不僅是本人的努力,而且是在社會的幫助下實現的,因此,無論如何都要回報社會,以這種想法為基礎的行為都是捐贈。在全北大學醫學院學習家庭醫學課程的64歲前統壹部南北會談本部長黃浩秀(音譯)、在京畿道廣州市管理圖書館的55歲前任補習班講師,以“想回報社會”為由選擇了第二人生。黃浩秀希望到小城市做醫療服務,而全職講師則希望以其他方式幫助學生學習。他們是捐助者。希望人們認識到,捐款不是由特別的人做的,而是由每個人做的。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在別人的捐贈問題上不計較是善意還是惡意,形成“理所當然但值得感謝”的共識呢?


河任淑記者 arteme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