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現存最大的朝鮮時代月缸出現在東亞拍賣現場

現存最大的朝鮮時代月缸出現在東亞拍賣現場

Posted June. 04, 2019 07:40   

Updated June. 04, 2019 07:40

한국어

朝鮮後期主要制作的月缸是在中國和日本看不到的韓國陶瓷的獨特樣式。與朝鮮的其他白瓷不同,月缸高40厘米以上,寬大的感覺和優美的曲線是它的特點。到目前為止,指定的國寶也達到3件。

到目前為止公開的朝鮮時代月缸中規模最大的月缸出現在了東亞拍賣現場。將於12日下午3時在首爾西大門區東亞日報忠正路辦公樓18層東亞拍賣畫廊舉行的第6屆東亞拍賣定期拍賣會上,將展示200多件豐富多彩的藝術品。

此次拍賣中最值得關註的作品是高57厘米、寬49厘米的月缸。此前被指定為國寶的3件月缸的高度均為44~49厘米,從這一點來看,東亞拍賣展示的月缸具有壓倒性的體積。

現存的月缸作品只有20~30件左右,被認為是稀有的文化遺產。月缸是在朝鮮時代王室官窯(制造官廳炻器(介於瓷與陶之間的陶瓷)的制造場)中制作的,最初是為王室和上流階層兩班準備的專有物。

此次參展的月缸,仔細看的話,表面並不光滑。反而有些粗糙。秘密在於“釉晾幹現象”。因為陶瓷一次做好之後就不會變樣,所以從窯裏剛烤出來時開始,就以保存自然美的模樣誕生。陶藝家申韓均(音)炻器匠解釋說:“窯裏溫度再高,裏面也有微妙的水分,但在此過程中就會被弄幹。比起定型和過於工整的陶瓷,這樣的作品更能體現帶來親切美感的月缸的魅力。”明知大學名譽教授李泰浩(音)也表示:“讓毫無修飾的綠而淺黃的有色摻雜著斑痕一起流下來是最好的。上天賜予的陶工的無心(心無雜念)和手感栩栩如生。”

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時期獨立運動家、也是著名國學大師、媒體人的為堂鄭寅普(1893年至1950年)的10件此前從未公開的親筆簡劄也將展出。其中,為堂先生訪問一處叫做“鳳山石室”的名勝,留下感懷的文字格外引人註目。“靜處的時候,智慧自會萌發(靜處宜發智),追逐光明時,自然會變澄明(湛明本自澄)。”

為堂先生是近代國學研究的泰鬥,曾作為本報記者活動,以精湛的文字功底著稱。光復後,他還親自為5大國慶節中的三一節、制憲節、光復節、開天節歌曲填寫歌詞。

故人畫家千鏡子(1924~2015年)的《彈吉他者》(1967年)也參加了展出。該作品以千畫家特有的強烈的色感和文學抒情性為基礎,完整地展現了人類的愛欲和歡喜、孤獨、恐懼等各種情緒。萬海韓龍雲的親筆簡劄和白凡金九寫的《雨催樵子還家》的揮毫和《菜根潭》筆跡等2幅字貼、發給訪問舊韓末朝鮮的外國人的一種旅行證件“護照”等也將亮相。

東亞拍賣公司為了能夠讓大眾親自觀看參展作品,將舉行常設展覽。從5日開始,在首爾東亞拍賣畫廊可以確認競拍物品。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6點。詳細內容請參考網站。


柳原模 onemor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