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決定戰爭的是權力者,但戰爭的最大受害者是民眾。曾是“冷戰時期最初的熱戰”的6•25戰爭制造了韓民族歷史上最大的悲劇。這一沖擊甚至波及到了從未來過韓國的異國畫家。
1951年在法國巴黎活動的巴勃羅•畢加索畫出了《在韓國的屠殺》,向世界揭露了戰爭的慘狀。同年,波蘭畫家沃依切赫•凡戈爾為了讓世界知道6•25戰爭的悲劇也畫了《韓國母親》。畫面中的母親流著血倒在路上,年幼的兒子抓住母親的屍體,凝視著畫面外的觀眾。一臉茫然自失表情的孩子似乎連說“請幫忙”的力氣都沒有。遠處的背景是,被炮擊燒毀的村莊上空升起黑色的濃煙。畫中的孩子是作為戰爭孤兒存活下來,還是在避難途中像母親一樣死去不得而知。
雖然畫家沒有直接表現出這一悲劇的加害者,但觀眾們可以推測,由於美軍的轟炸,孩子的母親和村莊不幸遇難。因為這幅畫出自當時受前蘇聯影響的共產國家波蘭。作畫的手法同樣遵循從蘇聯引進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模式。從社會主義角度描繪社會現實的這一創作方法在1949年成為波蘭的官方藝術樣式後,原本畫立體派和印象主義風格畫作的凡戈爾也不得不改變作品風格。6•25戰爭是他改變樣式後首次選擇的主題,也是蘊含政治信息的第一部作品。
這幅畫首次在華沙展出時,因沒有具體暴露轟炸的主體而受到批評,但後來這幅畫成為超越左右理念的反戰與和平的象征。在自己眼前失去母親的戰爭孤兒淒然的眼神比任何反戰信息都強烈。戰爭最終會導致無辜者的悲劇和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