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國內研究團隊成功查明了誘發癡呆癥的腦中渣滓的排出途徑。大腦中的渣滓是通過大腦的代謝活動生成的副產品,一旦在大腦中積累,就會引發癡呆等退化性腦疾病。期待今後能打開治療退行性腦疾病的新藥開發的突破口。
基礎科學研究院(IBS)血管研究團團長高圭榮(KAIST醫學研究生院特訓教授)和他帶領的團隊首次披露了腦中廢物排出腦外的主要途徑是位於腦下部的“腦膜(腦脊髓膜)淋巴管”的事實,並發表在了國際學術雜誌《自然》25日刊上。
腦膜是圍繞大腦和神經表面的三重膜,可以防止其他物質或病原體進入。淋巴管是免疫細胞和體液流動的體內通道。
研究團隊在老鼠腦脊液中註入熒光物質後,通過核磁共振成像(MRI)追蹤了腦脊液排出的途徑。結果確認了,通過位於老鼠腦下部的腦膜淋巴管,將腦中堆積的代謝產物排出體外的事實。這一發現推翻了此前的研究,認為位於大腦上方的“蛛網膜絨毛”是主要的排放口。
研究團隊還確認了發生老化時代謝產物無法正常排出的現象和其原因。對老化實驗鼠的大腦進行分析後發現,伴隨老化,大腦下部腦膜出現非正常增大現象。研究團隊解釋說:“隨著老化,腦膜淋巴管內部調節體液流動的結構物‘瓣膜’破損是主要原因。因此,淋巴管堵塞,導致腦脊髓液排出功能下降。”
高團長說:“如果能開發出提高腦下腦膜淋巴管排水功能的治療劑,就可以治療新的退行性腦疾病。”
尹申英=東亞科學記者 、高在元記者 ashilla@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