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The MIT AgeLab內的約瑟夫•科格林(58歲•照片)教授的研究室裏,四處都貼滿了便條。備忘錄(便條)上寫滿了“數據之家:廚房、客廳、臥室,廚房內能收集到的技術性數據是什麽”“老齡化時代的醫療費3要素—生活質量、醫療服務、護理”“多老才算老(How old is old,意指要保持一顆不老的心靈)?”等提問和想法。
科格林說,我們之所以需要關註“老人的生活”,不僅僅單純是因為“能賺錢的市場”或“對長輩的尊重”。他強調表示:“如果社會不向各個年齡段的人提供能參與更好的生活、社會的機會的話,那麽現在的年輕一代在20到30年後會被社會所摒除。如今我們創造的未來就是現在年輕一代所面臨的現實。”
因此,他還強調了對抗只強調否定性的大多數高齡化討論的新討論的必要性。也就是說,社會不應僅僅把老年人視為被動和浪費稅收的存在,而應強調與以前不同的老年人的可能性,使他們能夠持續地發揮社會作用。科格林教授強調說,“對於現在的退休者來說,‘是否籌集到足夠的養老資金’並不重要,退休後30年以上的時間是他們整個人生的三分之一。在這個時間段內‘做什麽,如何生活’應逐漸成為社會評論的中心。”
對於即將退休或即將步入老年的他們,科格林建議道,“要準備各種活動,尋找生活中的瑣碎意義。”他還補充說“有一句玩笑話,說年紀大了以後進行的‘活動’只有退休儀式和葬禮兩個。像年輕時經歷的畢業、結婚一樣,老年時期從大房子裏搬到小房子裏時,有必要開‘減房派對’或努力尋找瑣碎生活的喜悅。”
他就最近經歷急劇高齡化的韓國社會表示:“韓國是超高齡社會的‘新開拓者’,這點值得關註。”他說:“這也可以看作是學術界、產業界、革新家們開拓值得關註的新老齡化模式的機會。如果韓國能夠很好地應對,其他國家也想模仿和引進。”“大家都說高齡化是‘問題’,但是從什麽時候活的久開始成了問題?問題從稱為問題的時候開始就是問題。”
任寶美 bom@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