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來自大海的飛行員和牛排調料

Posted August. 02, 2019 07:34   

Updated August. 02, 2019 07:34

한국어

自人類利用海洋以來,在海上使用的術語開始形成。這些海洋術語登上陸地,在日常生活中留下了諸多有趣的逸事。

 最具代表性的單詞是“pilot”(飛行員)。船舶航行中最危險的時刻是進出港口時。港口又窄又淺。進出港的船只也很多。這些都是事故發生危險增加的原因。因此,讓熟悉當地情況的航海專家全權負責船只的進出港。他們被稱為“pilot”。根據記錄,16世紀歐洲出現了“pilot”。幾百年後,隨著飛機成為飛行在天上的交通工具,借用了“pilot”壹詞作為“飛行員”。“pilot”的韓國語是“領航員(導船士)”。因為拿的是最高的年薪,職業滿意度排在第壹第二位,這壹職業現在廣為人知。上課時我總是說得很起勁。“各位,導船士可不是首爾江北的寺院名稱(道禪寺)。請不要產生錯覺。”

 還有海運業職工們不太留心的術語,那就是A1。16世紀大航海時代,歐洲的貨主們希望船舶安全,因為昂貴的貨物在海上沈沒,會讓他們蒙受巨大損失。因此,他們成立了公益團體,確認哪些船只有多安全,並頒發相關證書,讓船只加入該團體。最先出現的就是勞埃德船級協會。船舶的安全性從兩個方面來看。壹是船體。要看船舶的外板等是不是足夠厚,是否到了海水進不去的程度。另壹個是發動機、帆之類的器械。前者被評為A、B、C三級,後者被評定為1、2、3三級。所以,兩項合在壹起的A1等級的船舶,是安全性得到最好保障的船只。船級協會在各國重要港口設立了檢查員,讓他們上船檢查,然後向總部報告檢查結果。之後,總公司對相關船舶作出相應的評級。在陸地上,在食用牛排時可以看到的調料上貼上了“A1”的標簽。意思是說,自己的調料是最高品質,這裏就借用了海洋用語A1。

 也有陸地用語成為海洋用語的情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喜馬拉雅。承運人在與貨主簽訂運輸合同時,有權將自己對貨物的責任限制在壹定數額之內。但是裝卸作業也是承運人的義務。通常自己不親自處理,而是交給裝卸公司處理。如果該作業中貨物受損,貨主與裝卸商之間因為不存在運輸合同關系,因此不能對貨主的索賠提出責任限制。該怎麽做呢?只要承運人和貨主在運輸合同時簽訂相關協議進行約定即可。具有上述內容的約定被稱為“喜馬拉雅條款”。

 那麽為什麽偏偏是喜馬拉雅呢?因為第壹次發生這種事情的船舶的名字是“喜馬拉雅號”。“喜馬拉雅條款是什麽”是海洋法課上經常出現的考題。出現了的漂亮的答案。“它是連接亞洲和歐洲的山脈。”雖然做了扣分處理,但被幽默所吸引。自那以後,每次上課都用這個插曲。扣分是暫時的,但幽默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