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不僅是發展中國家效仿的對象,也是值得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城市去學習的實驗性城市。因為,首爾的高密度、史無前例的超高速發展經驗連發達國家都沒有經歷過。”
這是在7日開幕的首爾城市建築雙年展上擔任海外總導演的美國雪城大學建築系教授弗朗西斯科•薩寧的評價。8日,他在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DDP)進行了主題為“為什麽是集合城市(Collective City)”的演講。他接受本報采訪時,將乙支路和廣藏市場選為首爾令人印象最深的集合城市空間。特別是對於建築師金壽根的作品,1960年代末建造的世運商街,他表示“真是太神奇了。首爾是向世界其他城市提供靈感和教訓的代表性建築。”
“世運商業街是第一個將高樓大廈向兩側放倒,布置市場、餐廳、店鋪等,並在上面建造居住用高層大廈的商住兩用項目。市中心的巨大綜合空間(Mega Structure)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只有想法,但在首爾最早實現了這一獨特實驗。”
薩寧教授認為,世運商街改變了乙支路和周邊市場,最終市場改變了整個世運商街。他解釋說,其結果是產生了一個具有非常集合的城市和社會網絡的綜合空間。
薩寧教授在2008年擔任威尼斯雙年展韓國館的共同導演,在韓國藝術綜合學校教授學生,對韓國的城市建築有著深刻的理解,是一名世界級學者。威尼斯雙年展韓國館當時的主題是“房間城市(City of Bang)”。
“韓國的城市就像練歌房、汗蒸房、網吧一樣,家裏的房間通過社會性爆發,占領著城市。韓國的公寓雖然象征著財富,但也暴露出了疏遠感、共同體生活消失等副作用。在高密度公寓支配的城市,因為想要擁有可以避開他人視線的私人網絡空間的心理的存在,所以出現了很多房間。”
他對世運商街周邊乙支路等城市的再開發表示擔憂。
“集合城市不是用金錢來維系的,而是用社會、文化的纖維來建立關系,所以不可能消除周邊市場和胡同,只留下建築。英國倫敦、中國北京等眾多城市在抹殺和摧毀了城市中心的歷史、根基和記憶後,才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可挽回的錯誤。”
田承勳 raph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