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高速增長的配送APP市場...跨國企業的“M&A戰爭”

高速增長的配送APP市場...跨國企業的“M&A戰爭”

Posted January. 04, 2020 07:45   

Updated January. 04, 2020 07:45

한국어

 去年12月13日,韓國國內最大的食品配送應用軟件“配送的民族(也稱外賣的民族,以下外民)”出售給了德國的Delivery Hero(DH)公司。出售金額為40億美元(約4.8萬億韓元)。超出想象的金額讓人對各國的食品配送應用軟件產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受智能手機和單人家庭增加等影響,食品配送應用軟件市場急劇增長。美國經濟專門雜誌《福布斯》援引咨詢專門公司Frost & Sullivan預測,2018年為820億美元(約95萬億韓元)的全球飲食配送應用軟件市場規模到2025年將增至2000億美元(約232萬億韓元)。通過電話的現有食品配送市場只限於快餐、中餐等特定食品。但《福布斯》分析說,配送應用軟件將配送對象擴大到了數千家餐廳和數百萬種料理。這也意味著為熟悉智能手機的一代拓寬了選擇空間,實現了快速增長。美國《紐約時報》預測說,“到2030年,大部分世界人不會在家裏做飯,而是通過送貨應用軟件解決吃飯問題。”

業界的霸權競爭也非常激烈。沒有支配性龍頭企業的歐洲和北美市場就像是一場戰爭。2016年在英國成立“亞馬遜UK”,兩年後關門的美國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亞馬遜公司向英國食品配送應用軟件Deliveroo投資達5.75億美元,瞄準英國市場。當初,公司試圖收購Deliveroo,但遭到英國政府的反對,因此亞馬遜決定放棄收購,轉而進行股權投資。

荷蘭Takeaway公司和南非Naspers公司(DH的大股東)正在為收購英國Just Eat公司而展開競爭。在希臘、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東歐排名第一的Takeaway在2018年以1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DH的德國部門。Takeaway認為進軍西歐和北美必須拿下Just Eat。因為,Just Eat在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與美國車輛共享企業優步的子公司Uber Eats爭奪食品配送應用軟件的1、2位。Naspers也瞄準了這個市場。兩家企業最近擡高了收購價格,在收購Just Eat上寸土必爭。

在當地平臺強勢崛起的亞洲,發達國家大型信息技術企業紛紛向當地企業投資。去年7月,東南亞最大的車輛共享企業Grab從旅日僑胞第三代孫正義會長領導的日本軟銀旗下願景基金那裏獲得了14.6億美元(約1.69萬億韓元)的投資。有分析認為,當時主要投資理由是食品配送子公司Grabfood的快速增長。谷歌的控股公司Alphabet也於2018年1月向Grabfood的印度尼西亞競爭者GO JEK投資了120億美元。另外,願景基金還投資了韓國Coupang Eats和美國DoorDash,Naspers投資了美團、美食熊貓、Swiggy等中國配送應用軟件。

以2018年為準,中國的食物配送應用軟件市場規模達340億美元,在單一國家中居世界首位。在這裏,背靠IT恐龍的應用軟件為爭奪業界第1、2位展開了非常激烈的競爭。分別是得到騰訊和阿裏巴巴贊助的美團和“餓了嗎”。美團2018年總訂單量突破了100億單。

不過,“平臺勞動者(外賣騎手)”的惡劣待遇是各國配送應用軟件必須克服的課題。在社交媒體和應用軟件等數字平臺工作的外賣騎手,既不是個體經營者,也不是工資勞動者,他們的處境十分曖昧模糊,加上與平臺所有人之間的巨大貧富差距,已經成為了各國的社會問題。

隨著配送應用軟件的迅速增長,地區小商工人的經營困難也很嚴重,但是平臺大企業比現有的大企業吝嗇於社會貢獻也是問題之一。《紐約時報》報道說:“配送應用軟件正在減少小區餐廳的利潤。千禧一代正在殺死一些小餐館。”英國《衛報》也表示:“配送應用軟件正在成為一種‘Junk Economy(垃圾經濟)’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