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負的世界是冷酷的。尤其在體育比賽中,只有勝者才能獨占財富和名譽。雖然現在人氣有所下降,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為止,拳擊還是令全世界為之瘋狂的體育項目。刺拳、鉤拳、擊倒等拳擊術語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被使用。運動員出身的美國畫家喬治·貝洛斯將世紀拳擊對決的場面生動地畫了下來。
1923年9月14日,歷史性的世界重量級拳王爭霸賽在紐約舉行。這是美國拳擊明星傑克·鄧普西的第五次冠軍衛冕戰。來自阿根廷的挑戰者路易斯·安赫爾·菲爾波也是世界頂尖選手之壹,是拉美地區第壹個挑戰世界冠軍的選手,因此受到極大關註。前來觀看對決的8.6萬名觀眾擠滿了觀眾席。
比賽開始後,鄧普西在1分30秒內足足7次擊倒菲爾波。當時還沒有三次擊倒就結束比賽的規則,所以才會這是。然而,僅僅30秒後,就發生了逆轉。鄧普西被挑戰者揮起的鉤拳重重地擊中下巴,身體完全摔出了拳擊臺。此時,他的後腦勺撞到打字機,嚴重受傷,但觀眾還是把他再次推上了拳擊臺。戲劇性的第壹輪結束,第二輪開始,鄧普西的反擊開始了。連續兩次擊倒菲爾波後,僅僅57秒就完勝對手。
雖然最後的勝利者是鄧普西,但畫中卻描寫了菲爾波將冠軍擊出拳擊臺外的戲劇性剎那。或許是想為摔倒7次後重新站起來的菲爾波的挑戰鼓掌助威,畫家在畫的最左側把自己畫成了觀眾。雖然沒能贏得總冠軍,但菲爾波已經成為了挑戰的標誌。整個拉美地區都出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學校和足球隊。歷史只記住了勝利者,但畫家卻讓我們永遠記住了失敗者最輝煌的歷史。或許這是對眾多失敗者的聲援和安慰。 美術評論家
金成景記者 tjdrud0306@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