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大人心裏都住著一個長不大和不願長大的孩子。”這是李熙英作家的小說《油漆Paint》中出現的一句話,是住在國家設立的養育中心的17歲孤兒花子在“父母面試”過程中產生的想法。為了理解那是什麽意思,首先應該理解父母面試這個陌生的概念。
一般來說,收養的主體不是孩子,而是準父母。但是,這部小說卻顛覆了這一點。在這裏,選擇的權利不在於準父母,而在於孩子。孩子們看事先錄好的準父母的錄像,決定是否允許他們參加面試。而且收養取決於幾次面試的結果。作為小說的題目《油漆》也是對“父母面試”的暗語,它從孩子的角度來衡量自己和準父母不同的顏色如何協調。被選擇的準父母享受國家保障的福利待遇。這也是很多準父母申請面試的原因。
在過去的4年裏,花子曾多次接受父母面試,但每次都拒絕被領養。對沒有真心希望領養孩子的想法只希望得到實惠的自私的人來說,這是非常失望的。但是這次申請面試的準父母卻截然不同。他們小時候從父母那裏受到了很深的傷害。所以說,他們說不想生孩子。花子之所以認為“每個大人心裏都住著一個長不大和不願長大的孩子”,正是處於這種理由。但令人驚訝的是,花子至今仍然帶著傷痛生活,身為大人卻和孩子無異,她認為,雖為大人卻和孩子無異的他們才是有資格當父母的。誰能在這樣的場合坦率地說出自己的傷痛呢?直率是真心對待對方的意思,而說出受傷的話是理解傷口的本質,不會再施加那樣的傷害的意思。
但是我們面試的話,我們的父母會得到什麽樣的分數呢?相反,如果我們的孩子參加面試,我們會得到什麽樣的分數呢?文學評論家•全北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