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馬基雅維利《君主論》70年前在日本也行得通

馬基雅維利《君主論》70年前在日本也行得通

Posted May. 30, 2020 08:22   

Updated May. 30, 2020 08:35

한국어

丸山真男(1914~1996年)將日本江戶時代著名思想家兼儒學大家荻生徂徠(1666~1728年)和馬基雅維利放到一起比較。這是在被稱為日本“政治學界的天皇”丸山1952年出版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金錫根譯•原木出版社•1995年)一書中提到的。

 丸山在書中重點提到了荻生徂徠的以下言論。“......當了君主的人要有以下覺悟,縱然是不合乎道理或讓人嗤之以鼻的事情,只要能讓百姓感到舒心,任何事情都要甘心去做。”據丸山透露,這段話是“為了使百姓感到舒服的政治目的,即使有悖道理,也不會成為問題。這分明是儒教道德的價值轉換。”而且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君主)但又不能不顧惡德而統治,在那種情況下,甘願受毀於誹謗也不應猶豫。”

 換言之,荻生徂徠堅決否認朱子理學將個人道德延伸到政治決策,這一點與馬基雅維利是相通的。政治和道德的分離象征著近代政治,而荻生徂徠已經向現實政治(Realpolitik)邁出了一步。當時,朝鮮正在就禮訟問題展開爭論。

 荻生徂徠於1727年創作的《政談》對回答當時幕府將軍德川吉宗的咨詢的政見進行了匯總。該著作擺脫朱子理學的空理空談,以現實(而非倫理)為基礎,對政治、經濟、官吏的任用和待遇、社會秩序等4個主題的諸多問題進行了解讀。

 書中還記載了丸山稱“胚胎日本的近代”,“發現政治”並極力稱頌荻生徂徠的事例之一。講述了飽受貧窮和饑荒折磨,流離失所後最終拋棄單身母親的僧侶“道入”的故事。對於對他的處罰,其他家臣都表示:“沒有拋棄母親的想法。沒有違背儒教倫理。”但荻生徂徠卻回答稱,應該嚴格追究那些制造類似道入案例的地區的行政管理者和高級官員的責任。


閔東龍 mind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