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針會從妳站著的地方指向北方。但是不會告訴妳在那條路上要遇到的沼澤、沙漠和峽谷。如果不註意障礙物,在奔向目的地途中掉進沼澤裏,就算知道正確的方向,又有什麽用呢?”——電影《林肯》
常把人生比作路。就像某流行歌曲的歌詞壹樣,走的都是“花間小徑”就好了,但人生道路上確實存在沼澤、沙漠、峽谷等。
在美國第16屆總統林肯的人生中,也存在著很多沼澤和沙漠。經歷了兩次事業失敗和七次落選,幼年時期失去了母親,青年時期失去了姐姐和未婚妻,中年還失去了第二個和第三個兒子。在政治生涯中,也壹直被精英們忽視和嘲弄。也許正因如此,林肯經常患上嚴重的憂郁癥。
如此充滿考驗的林肯的人生中,最大的考驗和挑戰就是南北戰爭的終結和奴隸制的廢除。這也是決定分裂國家命運的問題。在這壹重大使命面前,激進改革派領導人史蒂文斯議員要求正在苦惱的林肯采取強硬措施。他指出,對於不知道對錯的國民來說,提出理想和目標並強行推進才是領導人應有的作用……
上面的臺詞就是林肯對他的回答。林肯在理解“信念”的價值的同時,也警惕盲目追求。他相信,為了把信念變成能夠實現的“現實”,首先必須有壹個理解和說服的過程。也許正因如此,在電影中,他始終沒有停止過自我警戒。直到完成結束戰爭和廢除奴隸制任務的瞬間。
我們也不亞於19世紀的美國,生活在分裂的社會。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要確認自己的指南針。要時刻警惕是不是盲目地主張自己的信念,有沒有可能是我錯了。就像不斷搖晃著尋找方向的指南針的針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