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基督教《聖經》記載,在創造天地時,上帝在水中制造天空,用天上的水和天空下的水分開,把天下的水歸到一起,形成大海。繼承了創造神話的古代人相信,天上也有像大海一樣多的水。如果把此次淫雨看作是天上有了個大窟窿,雨水傾盆而下的話,就可以理解古代人的信仰。
最近,科學界十分關註對從天上流下來的江河的研究。從土地和海洋中蒸發的水蒸氣聚集在大氣中,以長帶狀移動的現象就像一條流經天空的河流,被稱為“大氣川(Atmospheric River)”。大氣川中還有比地球上最長的河流亞馬遜的江水含有的水蒸氣多出2倍以上。這樣的大氣川在天空中漂浮著3~5個,使地球村的水蒸氣循環。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制造的水蒸氣90%以上通過大氣川轉移到寒冷幹燥的高緯度地區。大氣川是暴雨和洪水產生的原因。國立氣象科學院的研究表明,南部地區夏季降水量35%以上是由於大氣川的影響。
在海上,一年海水蒸發1米左右,然後升空,降水量通過雨雪再次下沈到地表,最終海平面保持穩定。氣溫上升,蒸發量也會增加,降水量也會相應增加。氣溫每升高1度,大氣中的水蒸氣量就會增加7%。隨著全球變暖現象的持續,逐漸升溫的地球會向大氣川提供更多的水蒸氣,而我們頭頂著不知何時會傾瀉而下的大量水生活。問題是,這種大氣川以暴雨或洪水等不規則的氣象異變形態出現。特別是,如果與臺風或梅雨結合在一起,將會帶來巨大的損失。
最近,由於全球變暖,夏季變熱的海水噴出的水蒸氣成為能量源,臺風的威力逐漸增強。從今年4月開始,地球的平均氣溫創紀錄地上升,特別是臺風發生水域的海水溫度比往年高,因此這樣積累的能量發展成超大型臺風的可能性逐漸增大。
大氣川和臺風是自然的自我調節現象,通過分散熾熱的地球熱量來達到平衡。但是,由於全球變暖,自我調節功能逐漸變得激進,如果我們對此不能做好應對準備,自然均衡活動的結果就會表現為暴雨和洪水的損失。過去以50年或100年為周期出現的集中暴雨現在很有可能成為每年重復的日常。如果因地球變暖,流經天空的大氣川的水量增加,那麽從土地上接取這些水的江河的水碗也應該變大。如果在此次集中暴雨中受損的大江或河川尚未得到整頓,就應該對他們進行整頓,這才是常識性的應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