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過於相信“韓國式防疫”,導致韓國政府疫苗應對成為“事後諸葛亮”

過於相信“韓國式防疫”,導致韓國政府疫苗應對成為“事後諸葛亮”

Posted December. 21, 2020 07:19   

Updated December. 21, 2020 07:19

한국어

  國務總理丁世均昨天表示,除了已經簽訂供應合同的阿斯利康疫苗外,輝瑞、強生、莫德納的疫苗在明年第壹季度(3月)之前很難在國內接種。有人指出與從本月8日開始陸續進行疫苗接種的海外相比,韓國國內接種較晚,他對此表示,“7月份政府內部建立了疫苗工作組,當時確診者人數在100人上下,因此沒有想過要提高對疫苗的依賴度”,坦率地承認政府的應對過於安逸。

 韓國政府當局本月8日曾表示,“截至明年秋天,已經或正在簽訂4400萬人份的合同”,其明細是阿斯利康1000萬人份、輝瑞和莫德納各1000萬人份、疫苗共同購買國際項目“COVAX”1000萬人份和強生400萬人份。其中,目前簽約完成的只有阿斯利康疫苗,據丁世均透露,“早則2月遲則3月”開始國內接種。但是,哪怕是阿斯利康疫苗,由於政府與制藥公司簽訂的購買合同中沒有明確具體的引進時期,因此有人擔心阿斯利康疫苗會被推遲。也就是說,政府此前壹直保證的“2、3月引進”的依據,只是福利部長樸淩厚上個月從阿斯利康最高管理層那裏得到的口頭承諾。

 韓國政府的疫苗確保戰略在8日首次發表時,還只是“觀察其他國家疫苗接種的副作用後再寬松地進行接種”,但在遭到輿論洶湧批評後的18日卻發生了180度大轉彎,變成了“迅速推進”。問題是發達國家爭相確保疫苗,導致確保疫苗的余地急劇減少。政府難免受到批評,因為盡管專家們指出事前應該充分確保疫苗,政府依然過於安逸地進行應對。

 疫苗被認為是控制困擾全世界的新冠疫情的最終解決方案。即使為時嫌晚,也應該動員所有民間和政府的力量確保疫苗,同時在引進疫苗後提前就各種情況做好準備。流通疫苗、確定接種順序、驗證安全性、應對可能的副作用等過程都要統籌考慮。韓國政府壹直引以為豪的“K防疫(韓國式防疫)”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民自發性的參與。要想減輕國民因新冠疫情而疲憊的不安情緒,政府需要認真聽取專家的意見,並事先做好準備應對今後可能出現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