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有將軍名為李廣。他是一名令人害怕的勇將,被覬覦中原土地的北方匈奴族稱為“飛將軍”。司馬遷的《史記》中有關於他的記載的片斷。“李廣出去打獵時,看到草叢裏的巖石,認為是老虎,便射了箭。箭射中石頭,嵌於其中。仔細一看,是塊石頭。再射一箭,箭不再沒於巖石裏。”歷史學家平靜地記述了李廣將軍的箭術和威力,而詩人為了體現英雄的威勢,想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戲劇性效果。
草叢在風中搖曳的場面用“驚”字來表現,將軍和讀者都會感到毛骨悚然吧。詩中沒有當場明辨箭頭的去向,直到第二天淩晨才予以公開,這似乎是為了增加逼真感的巧妙的安排。箭頭沒有釘在巖石中央,而是釘在了棱角上。這也許是為了突出將軍神妙的箭術。之所以故意省略了將軍再次試著拉弓的環節,可能是考慮到他的威信。改寫歷史的詩人以隱約、含蓄的手法,更加周全詳盡。此作堪稱是文學性形象化如何有別於史實記載的典範。
盧綸的《塞下曲》共六首。塞是指邊境地區的邊防。李白等眾多詩人歌唱了淒苦的邊塞風光、戌邊士兵生活或鄉愁,多以“塞下曲”“塞上曲”“從軍行”等為題,主題與氛圍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