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2日上午11時。位于首爾江南區驿三洞的161平方米規模的配送專門賣場裏,沒有大廳,只有滿滿的廚房設備。6名廚師制作了送給一家初創企業的蓋澆飯類,放進大型保溫包裏。包裝一結束,正在等候的配送員迅速拿走了包。該賣場的店長金荷娜說:“從簡單吃飯、想擁有個人時間的小規模公司那裏接到了很多訂單。”同一時間,入駐首爾蘆原區上溪洞某共享廚房的13家餐廳也忙得不亦樂乎。一位職員說:“因爲新冠肺炎疫情大廳不能營業,所以連鎖加盟店也進來了不少”,“雖然偶爾會有外帶的,但大部分都是外賣訂單。”
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市中心各處正在變成不分時間的“配送激戰地”。據新韓信用卡透露,去年外賣訂單額爲1.31萬億韓元,首次超過了餐飲業線下銷售額(1.29萬億韓元)。也就是說,外賣生態界“D-Economy”成爲了生活經濟的一個軸心。
○ 向白天時間段和地方擴張的外賣領域
在京畿果川開面館的金某(49歲)因新冠肺炎疫情大廳營業困難,開始提供外賣配送業務。雖然一度擔心有沒有人會點容易(泡得)發脹的面條,但現在30%的銷售額都是外賣訂單。他說:“有一段時間,大廳裏的客人還10人都不到,連公共費用都交不上”,“如果不是外賣業務的話,恐怕是撐不住了。”
隨著外賣文化的普及,訂餐地區和時間段也發生了變化。據外賣代理排名第一的企業巴羅戈(barogo)透露,午餐高峰期的上午10時至下午1時的外賣比重去年爲22.6%,比前一年(19.5%)增加了約3個百分點。相反,在晚上高峰時段的下午5~8點的配送比重從2019年的45%減少到了去年的43.7%。
按地區來看,去年外賣訂單的增加率依次爲蔚山(179%)、大邱(148%)、江原(131%)等。側重于首爾江南地區的外賣文化也實現了全國化。
隨著外賣訂單的日常化,通過外賣維持生計的人也增加了。據韓國勞動研究院透露,以去年爲准,平台勞動者約爲22萬人,占全體就業者的0.92%。如果加上“外賣連接”“Coupang Flex”“GS我們小區送貨上門”等不定期配送,預計全體從業人員將會更多。金華鎮(40歲•仁川西區)也因新冠肺炎疫情工廠加班減少,每月做4、5次左右的Coupang Flex。據業界推測,從事外賣行業的人中,四分之一左右的月收入爲300萬韓元左右。中央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炳勳表示:“在其他工作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很多人參與了新興産業的配送業,成爲了新的雇傭領域。”
○ “快、更快”,日趨激烈的速度競爭
外賣中,消費者想要的不是味道而是速度。據Vibe的分析,去年消費者在SNS上使用最多的與配送相關的感性詞是“快”,使用頻率比前一年增加了48.2%。這比使用“好吃”表現的次數增加率(38.8%)要高很多。同德女子大學經營學系教授金益成表示:“以全世界史無前例的淩晨配送等學習效果爲基礎,‘迅速性’成爲了普遍競爭力的要素。”
從飲食中觸發的快速外賣正在進化成爲整個消費品的“快速商務(Quick Commerce)”。每周點3、4次外賣的上班族林正民(24歲•首爾永登浦)在購買牛奶套裝或烹饪食品等時,也不是選擇一般電子商務企業,而是使用外賣民族的Vmart。Vmart利用二輪車配送網,在30分鍾內配送7000多個日常消費品。有分析認爲,Coupang開始“Coupang Eats”也是爲了通過二輪車配送基礎設施進軍快速商務市場。在城市中心設立小規模店鋪的超市、便利店等實體店也紛紛加入到快速商務中。
專家們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配送競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的消費經驗,因此速度競爭只能更加激烈。淑明女子大學經營學系教授徐龍九表示:“最終,電子商務、現場商務、D2C(Direct to Consumer)等新生非面對面消費都將走向‘快速商務’這一新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