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作家想方設法照亮這個世界。 甚至有些作家誤讀其他作家的話,試圖將注意力轉向光明的方向。 2021年去世的波蘭詩人亞當•紮加耶夫斯基就是如此。
他誤讀讓-保羅•薩特的話。具體來說,在薩特的戲劇《禁閉》結尾出現的“他人即地獄”的台詞被誤讀。《禁閉》大概就是這樣的內容。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登場。已經是死人。原以爲到了地獄,等來的就是生前所犯下罪行的恰當的拷問和硫磺火焰,但沒想到只有一間房。條件是他們必須永遠呆在一起。沒有私人空間,彼此的過去和想法被剝離。他們在互相凝視的目光中成爲彼此的俘虜。“他人即地獄”這句話就在這裏出現。根據薩特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不是更多也不是更少,而是“如果人際關系被歪曲和破壞,他人就如同地獄”。這絕不是對人類的厭惡。
但是紮加耶夫斯基在《因他人創造的美麗》一詩中推翻了薩特的話。“只有他人創造的美麗/只有他人的音樂和他人的詩歌/才能得到安慰。/即使孤獨是鴉片般的味道/只有他人才能拯救我們。/他人不是地獄。”詩人斬斷出現“他人即地獄”的前後文脈,推翻薩特的話。當然,從詩人的立場來看,這句話並沒有什麽錯。厭倦世事的我們,聽著別人創作的音樂,讀著詩,即使不是經常這樣,也確實會得到安慰。雖然不可能不知道“他人即地獄”這句話的含義,但詩人認爲,即使誤讀,也要把目光投向光明,這比原意更重要。藝術有時是誤讀,而且是蓄意誤讀的産物。文學評論家•全北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