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美術作品中中標價最高的作品是2019年在香港佳士得拍賣中以132億韓元成交的“樹話”金煥基的兩幅點畫“宇宙5-IV-71 #200”(1971年)。和海外作家比較一下。巴勃羅•畢加索的《阿爾及爾的女人》的最高拍賣價高達2000億韓元。萊昂納多•達芬奇的《救世主Salvator Mundi》以5000億韓元成交,創下了世界最高價紀錄。
相較于畢加索出生的西班牙,韓國屬于經濟大國,其經濟規模與達•芬奇的國家意大利相似。都說文化是經濟的鏡子,爲什麽會出現這種差異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世界美術界結構的影響。對非西歐國家來說,近代化就是西方化。本國的傳統美術已成爲過時的東西。很自然地,非西歐國家的美術史大部分被記述爲依次引進西歐美術思潮的曆史。這種文化一元化現象還會延伸到市場。當今世界美術界,西方主要美術館和策展人充當一種認證機構,主要畫廊和拍賣公司負責銷售作品。西歐美術界與市場緊密相連,因此作家的藝術性、畫廊的作品管理、收藏家的基礎都是穩定的結構。
而周邊國家的美術市場,地區的美術生態系統本身還不穩定。因爲世界化,西歐著名作家們的數億韓元的作品加上數千萬韓元的版畫,正在蠶食非西歐美術市場。韓國也一樣。借助世界前10位的經濟實力,購買力和畫廊規模等韓國美術市場的基礎實力得到了提高。盡管如此,韓國美術品,特別是年輕作家的作品卻賣得不太好。看到韓國美術的成長潛力,西歐主要畫廊在國內開了分店,但不是發掘韓國作家,而是銷售所屬作家的作品。
在美術品拍賣師三天兩頭都成爲新聞的現在,這本書回顧了與資本主義共同走過的美術的曆史,並指出了爲實現韓國美術質的發展應該做的事情。學習了經濟學和美術史的作者主張,應該把我們國家的美術史重新書寫成韓國獨立成就的曆史。
金泰彥記者 bebor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