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經濟學人》每年公布的“世界糧食安全指數”中,去年韓國排在第32位。這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位列最後一名。日本每年都在前10名左右,而韓國從2017年的第24位持續下降到2019年的第29位。大部分評價認爲,(韓國)沒有針對人口增加、災害、戰爭等糧食危機狀況儲備適當量的糧食的戰略,而且連專門負責糧食安全的主管部門都沒有。
20日出版新書《糧食危機大韓民國》(Whale book)的韓國精密農業研究所所長南在作(54歲)29日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美國、歐洲、中國、日本等強國爲了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糧食危機,正在制定百年大計,而在韓國,糧食安全這一議題本身就很陌生。”
“糧食危機不再是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經曆的其他國家的事情。糧食自給率不到20%的韓國可能會在10年內遇到問題。”
小麥自給率僅爲0.7%的韓國從美國、澳大利亞、烏克蘭等地進口了每年消費的350萬噸小麥。但是,由于從去年開始持續的幹旱,美國的谷物生産量減少了40%左右,再加上烏克蘭戰爭,餐桌物價暴漲。澳大利亞每3~5年就因災而飽受煎熬。南所長表示:“如果幹旱、山火、戰爭等全球危機層層發生,餐桌物價隨時都會受到威脅。”
解決方法是提高糧食自給率,但實際上並不容易。韓國國內耕地每年減少1%至2%左右。南所長指出,最大的難關是地方消亡。他說:“以2020年爲基准,70%的農戶通過農業獲得的收入不到1000萬韓元”,“考慮到不僅是農耕地,農村人口也在持續減少的現實,糧食自給率很難構築現在水平的阻擋線。”因此,他建議,應該制定戰略,使全球谷物供應網多元化,以應對糧食危機。也就是說,應該具備提前預測世界各國今後5~10年糧食産量並簽訂先發制人合同的系統。
南所長警告說:“真正的危機是在我們完全不知道其他國家的糧食産量和儲備量時發生的。”世界各國正在構築展望未來100年的糧食安全體系。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農業相關的人工衛星推測世界主要作物的栽培面積,並分析了生産現狀。中國在2017年通過國營化學企業“中國化工集團”以430億美元收購了瑞士跨國種子企業Syngenta,迅速采取了應對措施。韓國要到2025年才能發射用于農林業的中型科學衛星。南所長強調:“在更晚之前,應該將糧食安全提升爲國家議程。”
“全球化時代的糧食危機不僅是農林畜産食品部的問題,也是外交部和企劃財政部應該參與解決的泛政府層面的問題。組建多個部門的糧食安全機構將成爲應對糧食危機的第一步。”
李素妍記者 always99@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