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科舉及第

Posted July. 22, 2022 07:57   

Updated July. 22, 2022 07:57

한국어

科舉制以前,管理錄用大部分是由中央審查決定地方官推薦的孝子或清廉的婿吏,或特別聘用為國家立下功勞的家族(名門)子弟。特別是在重視門閥風氣盛行的魏晉時代,與當事人的能力無關,以家族的威勢進行管理是常例。但是,科舉制與家族背景無關,是普通家庭的書生也可以通過純粹的能力成為官吏的夢想舞臺。各地的才子蜂擁而至,為了及第,不少書生不知何年何月地埋頭於考試。正因為如此,才出現了“進士科50歲考上也算是早的”的說法。在唐高宗時期擔任宰相的薛元超也認為壹生的遺恨是自己“未能考中進士”。這可能是他對自己以“門陰(家族的陰德)”登上官位的刻骨銘心的自責。

 過去考試的地位就是這樣,所以10年來壹直應試的詩人,在及第後歡呼雀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在他看來,及第比官員壹再晉升、多次調職還要厲害。氣勢磅礴地向故鄉朋友高喊“擦亮眼睛,好好看著我”。也就是說,現在應該對自己刮目相對。壹度承認詩人的才能,並勸其參加科舉考試的李紳偶然接觸到這首詩,並寫了壹首忠告詩。“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十載長安得壹第,何須空腹用高心。”(譯文:只有虛假的,不好的東西才需要壹個好的包裝。如果是真實的,好的東西就不需要華麗的包裝來掩飾了。十年春秋苦讀才能及第,妳為什麽不積累知識,而去想那些遠大的誌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