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佛國寺和麻谷寺丹青中未知的顏色“銅綠”解密

佛國寺和麻谷寺丹青中未知的顏色“銅綠”解密

Posted September. 09, 2022 07:25   

Updated September. 09, 2022 07:25

한국어

用於塗刷慶北慶州佛國寺大雄殿、忠南公州麻谷寺大雄寶殿等古建築的(古代畫在墻壁、梁柱等之上的)丹青的傳統顏料“銅綠”(用銅制成的綠色顏料)因其像荷葉壹樣呈深綠色,被稱為荷葉(荷花的葉子)。但是隨著19世紀末進入近代,它變成了失去的顏色。因為隨著化學顏料市場的擴大,昂貴且經過長時間工藝過程的傳統顏料失去了傳授的脈絡。銅綠在支配韓中日傳統顏料市場的日本和中國都未能復原,成為“未知顏色”。

  文化遺產廳國立文化遺產研究院上個月復原了以為永遠丟失了的銅綠。從2019年開始,以韓中日古文獻為基礎找出制造方法,比傳統顏料強國日本和中國更早解開了銅綠之謎。7日,記者在大田國立文化遺產研究院復原技術研究室見到的學藝研究師李先明(40歲)笑著說:“為了探明在韓中日古文獻中僅用兩行來解釋的銅綠制造方法,足足花了4年的時間。”

  流傳至今的銅綠制造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659年唐朝醫學書籍《新修本草》中記載的“利用銅粉末、光明鹽(氯化鈉)、B砂(氯化銨)等制造”的記錄。據悉,古先祖們著眼於生銹腐蝕的銅碗表面呈綠色,利用銅腐蝕時產生的物質制作了綠色顏料。但是文獻中只有對材料的提示,並沒有傳達正確的成分比率,因此制造方法處於迷宮之中。

復原技術研究室所屬的研究員姜永錫(44歲•音)解釋說:“像解謎團壹樣,逐漸調整原料銅和腐蝕劑氯化鈉和氯化銨的比例,經過了數百次的實驗過程”,“經過兩年的實驗,發現銅粉末和腐蝕劑的比例在1比2時是最有效的。”

  但是實驗並沒有就此結束。原以為只要更換這樣制作的銅綠就可以,但塗在樹表面後發現塗得不均勻。再加上有預測稱,如果暴露在光線下,3年內綠色將變暗。

  “‘啊,現在可以了’,原本以為事情會就此結束,但是又遇到了難關。後來才知道是因為銅綠中殘留的鹽成分才變色的。從銅綠中完全去除鹽成分還需要6個月的時間。那時我才明白。也就是說,恢復傳統這件事是沒有盡頭的。”(姜研究員)

  好不容易獲得的銅綠顏色與化學顏料截然不同。李學藝研究師笑著表示:“用天然顏料塗色的表面感覺顆粒栩栩如生,立體感十足,而化學顏料塗成的表面則非常平面。而這就是復原傳統顏料的原因。”

  同時也開啟了以最傳統的方式復原古丹青的道路。國立文化遺產研究院從2017年到2020年,對44處傳統古建築文化遺產中塗上綠色顏料的668處成分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226處使用了銅綠。也就是說,銅綠的使用比重比磨制的天然綠色顏料“石綠”和“磊綠”還要高。國立文化遺產研究院計劃今後向塗丹青的匠人傳授銅綠所具有的特性,提高對傳統顏料的理解度。

  “我們是逆時針而動的人。壹個傳統顏料從復原到在世界被使用,可能需要10年或更多的時間。雖然看起來像是老古董,但在保存韓國文化遺產這件事上應該堅持原則。” (李學藝研究師)


李素研記者 always99@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