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四十的詩人艱難地考上科舉後,壹路高歌猛進,登上了宰相的地位。這首詩是在墻壁上寫上他過去作為考試負責人進入貢院(考場)時的感想。他回憶起在苦惱中考試的艱難經歷,並闡明自己至今還保留著作為官吏發誓“公平無私”的昔日初衷。過去,當我走進考場時,庭院裏到處都是梧桐葉,緊閉的考場紅色大門顯得格外陰森森。在那種氛圍下,原本要寫答案紙的緊張和不安,現在妳們應該能原封不動地感受到吧。但是不要意誌消沈。正是在這裏,我經歷了這樣的痛苦,所以才走到了今天的位置,至今還保留著走正道的初衷。在保證考試評價的公正性的剛直的同時,還能看出詩人以換位思考的心情來撫慰後輩們的內心深處的鼓勵。
但是詩人留下的這壹“鼓勵的話”可能會讓人心裏不舒服,某個落榜書生挑起了不是是非的是非。在這首1句7言的詩中,把前兩個字都刪掉了,變成了1句5言。那麽,詩作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滿院落滿葉子,陰森森的,紅色大門的考場看起裏十分深幽。曾經苦惱著接受考試的這個地方,現在卻背棄了初衷。”將最後壹句該為“失去初衷”,加以諷刺。如同考場負責人和應試者的立場壹樣, 激勵和諷刺的心理偏差非常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