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知道父親想要回到祖國的渴望,所以很幸福。”
在異國他鄉生活得很拮據,用壹分兩分攢下的錢添補獨立運動資金的旅法獨立運動家洪在廈(1892~1960年)的遺骸將於下月奉還到韓國國內,次子讓-雅克-洪福安(80歲)於14日(當地時間)在法國巴黎的壹家餐廳舉行了座談會。他說:“父親因為對祖國的擔心和看不到故鄉家人的壓力而壹直很痛苦”, 對於此次遺骸奉還非常高興。
韓國駐法國大使館和法國韓人會決定,通過國家報勛處把居住在國外的獨立功臣奉還本國的事業,將洪誌士的遺骸安葬在大田顯忠院獨立功臣墓地。洪誌士的遺屬們在韓國政府2019年向洪誌士追授建國勛章“愛族章”時,向國家報勛處傳達了遺骸奉還之意。原計劃在2020年實現奉還,但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被推遲,最終確定將於下月安葬在顯忠院。
讓-雅克先生說:“父親壹直確信自己會回到祖國,所以只做了臨時工作。經濟上總是很困難。”壹直等待回國的洪誌士輾轉於酒店、工廠、農場等艱難地養家糊口。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拿到3法郎左右的工資,就只用1.5法郎左右作為居住費,然後把剩下的錢攢起來作為獨立運動資金。當時包括洪誌士在內的35人壹起籌集的6000法郎曾轉交給了臨時政府巴黎委員部。他熱淚盈眶地說:“在困難的環境下幫助韓國人很辛苦,雖然也想抵抗父親的東方思考方式,但是知道父親的愛很大,所以就遵從了(父親的意誌)。”
洪誌士的家因訪問歐洲的韓國人士經常到此訪問而出名。他說,1948年張勉、張澤相、趙炳玉、鄭壹亨、毛允淑、金活蘭等當時聯合國大會代表團也來過,並表示“家裏就像大使館的分館壹樣”。不會說韓語的讓-雅克遺憾地說:“父親確信自己會回到祖國,所以沒有執意教我們韓語。”洪誌士確信,如果能回到韓國,子女們會自然而然地學習韓國語。
1892年出生於首爾的洪誌士在韓國進行獨立運動時,為了躲避日本帝國主義的拘禁逃到了俄羅斯。經過沿海州停留在摩爾曼斯克時,爆發了第壹次世界大戰。當時占領該地的英國試探將韓國移居者移送至日本後,臨時政府巴黎委員部秘書長黃玘煥誌士讓洪誌士等35人入境法國。1960年洪誌士在這裏因癌癥去世。
趙은아 achim@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