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致尋找作品正確答案的妳

Posted October. 31, 2022 07:51   

Updated October. 31, 2022 07:51

한국어

“我只是因為喜歡藍色才用藍色塗畫的。”—保羅•畢加索

 20歲出頭的朋友的去世和極端貧困,度過絕望時光的畢加索在此後的3年裏只畫了塗滿藍色的作品。許多學者將這壹時期稱為“藍色時代”。人們很好奇畢加索堅持青(藍)色的理由。筆者也壹度推測,其背景可能有特別的苦惱和哲學。但是畢加索後來做出回應稱“沒什麽”。人們只能變得虛無縹緲。也許曾做出各種解釋的美術評論家更是如此。

 我們通常會在欣賞偉大巨匠的作品時尋找隱藏的意義和哲學。這也被認為是具有深度的作品鑒賞方法。 自己的解釋也使傑作變得更加不朽。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向大眾公開了王室的收藏作品,盧浮宮的歷史由此展開。對相關作品價值的好奇心越來越大,開始制定實際價格。萊昂納多•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被評價為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作品,其經濟價值就超過40萬億韓元,而當時該畫僅被估價5萬法郎,這壹價格只夠勉強在巴黎市內買到壹套房子。相反,拉斐爾的《聖母子和施洗者聖約翰》被評為盧浮宮最佳傑作,價值高達60萬法郎。但是現在大眾對這些作品的評價處於“逆轉”狀態。

 藝術作品的評價標準因人而異,因時代而異。重要的是面對什麽樣的作品時,能讓我心跳達到多少。這樣以自己的標準看待,理解時看作品的妳的眼光也會提高。藝術不是數學。從壹開始就沒有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