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後半期韓日兩國領導人高宗和明治天王有很多相似之處。同年出生,在10歲出頭的年紀雙雙登上王位,面臨著開放港口的課題。作為最高領導人,兩人的能力如何呢?作者列舉了日本的“征韓論”(朝鮮侵略論)風波和朝鮮要求清朝派兵援助的情況,進行了比較。1873年明治天王毅然擊退在日本政界得勢的征韓論,致力於近代化,相反高宗在1894年東學農民運動爆發後,向要求清朝派兵援助,向把日本“召來”提供了決定性的契機。
是什麽樣的差異決定了韓國和日本的命運呢?專攻法學後,壹生都在金融、咨詢領域工作的作者為了解開這個疑問,自學出版了了解兩國近代歷史的書籍。作為經濟、經營領域的專家,他對出版這本書的理由表示:“通過歷史獲得的教訓是為後代準備的保險”,“如果我們不消除近代史上的受害意識乃至自卑感,就不可能‘如實地看’或‘原封不動地看’。”
作者對從哲宗在位開始的1850年開始到簽訂乙巳條約的1905年為止,引導朝鮮走向厄運的領導人進行了毫不猶豫的指責。與在近代化過程中政教合壹的日本不同,可以見到創造並傳播平等思想的崔濟愚(1824~1864年)、日本極右陣營的精神支柱兼代表性的征韓論者、強調“為富國強兵的和魂洋才”(以日本精神為中心鍍上西方技術)的吉田松陰(1830~1859年)等39名近代人物。
崔勛振記者 choigiza@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