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老年人、短期雇傭帶動就業者增加,長此以往將成為“韓國病”

老年人、短期雇傭帶動就業者增加,長此以往將成為“韓國病”

Posted January. 12, 2023 07:39   

Updated January. 12, 2023 07:39

한국어

  就業人數增幅連續7個月呈下降趨勢。就業者增加幅度從去年11月的62.6萬名降至上個月的50.9萬名。特別是青年就業人數連續兩個月減少。中小企業、個體戶們喊著“找不到年輕職員”,但青年雇傭卻在減少。主要原因是,新創造的大部分工作崗位都是青年們不喜歡的短期、臨時工。

 去年初超過100萬名的就業者增加幅度在6月以後持續下降。以年為基準,去年就業人數增加幅度為81.6萬名,創下了22年來的最高紀錄,但工作崗位引擎正在迅速冷卻。11月轉為減少的青年就業人數在上個月減少了2.5萬人。據政府預測,今年增加的就業人數僅為去年的八分之壹,即10萬人左右。

 尤其是,每周工作時間不足36小時的短期就業者人數去年增加了20%,而36小時以上的就業者卻減少了2.5%,工作崗位質量也隨之下降。也就是說,穩定的正規職就業者減少,而便利店、餐廳兼職、快遞、送貨等兼職就業者主導了工作崗位的增加。新就業崗位的55%是60歲以上的人,也是因為關系到生計的高齡失業者先填補了條件相對惡劣的工作崗位。

 今年也很難期待青年們偏愛的“優質工作崗位”豐收。只有半導體、電池等尖端領域的部分大企業增加雇傭,大多數企業因“時間歸零”的經營環境而猶豫不決。公共企業因非正規職轉換為正規職的後遺癥,被束縛了擴大雇傭的腳步。去年年初承諾高年薪,展開確保開發者、程序員競爭的風險企業,因人工費負擔加重,停止了招聘。

 並不是沒有工作崗位。據雇傭勞動部推算,5名以上常用勞動者的國內企業急需的人力達15萬人。企業訴苦人力難、青年訴苦就業難的嚴重的工作失配現象正在成為“韓國病”。為了縮小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工資、待遇差距,政府應該加快勞動市場雙重結構改革、創造非面對面醫療等優質工作崗位的服務領域革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