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對所有人生氣的時代
Posted August. 01, 2023 07:43
Updated August. 01, 2023 07:43
所有人都對所有人生氣的時代.
August. 01, 2023 07:43.
.
當地時間今年4月4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紐約曼哈頓地方法院出庭的那天,法院前公園裏的風景非常有趣。紐約警察設置的柵欄以對角線穿過公園。在柵欄兩側,反特朗普和親特朗普陣營的人們靠在柵欄上互相喊叫。反正他們也不聽對方的喊話。 記者在籬笆兩邊來回走動,遇見兩邊人馬。雙方都提高嗓門,說自己是愛國者,對方正在毀掉國家。壹名特朗普的支持者對媒體表示不信任和不滿,並說:“請匿名發表我的發言。聯邦調查局會因此追捕我。” 當天,兩邊截然不同的風景仿佛把正在美國擴散的“萬人對萬人的憤怒”視覺化。對不是我所屬集團的其他集團的敵意,正在越來越大。以支持的政黨、墮胎、性認同感、種族為中心的“文化戰爭”自不必說,男與女、MZ世代(千喜年+Z世代)和嬰兒潮壹代(1946-1964年出生者)之間的矛盾也非常激烈。難怪會出現不是美利堅合眾國而是“美利堅分裂國(Devi誒e誒 States of America)”的說法。 不久前在紐約掀起了“自行車凱倫”的爭議。凱倫是貶低中年白人女性的用語,相當於韓國的“金女士”和“母大蟲”。在上傳到社交媒體的90秒視頻中,壹名白人孕婦就租用電動自行車問題與多名十多歲的黑人少年發生爭執,並大喊“幫幫我”。從種族的框架來看,是白人搶走黑人的自行車後,假裝自己是受害者,將黑人視為罪犯。在男女的框架下,似乎是男性在壓迫孕婦。大眾支持種族框架,給孕婦打上了“種族歧視主義者凱倫”的烙印。 之後出現了反轉。出現的收據顯示,事實上是白人女性先借的自行車,但被青少年們搶走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也表示,“女性方面的證據看起來更有可信度”,告誡人們提防無差別的“給卡倫打烙印”。這是只通過無法掌握真相的短視頻確定應該討厭的對象,只想看自己想看的東西的人們制造犧牲者的典型事例。 本應妥協和仲裁的政治卻因選票問題,反而助長了矛盾和憤怒。所有事件都變成了政治議題,氣候變化和能源政策也成了進步和保守的對決場。電動汽車和推特也受到了政治傾向的懷疑。面臨明年大選的美國多個州都出臺了“處罰私設禁書圖書館”或“保護第三性”等在理念對決中突出鮮明性的法案。 矛盾和爭議經過政治後進壹步擴大的惡性循環,不僅使民主後退,而且結婚率也會下降。據美國時事周刊《大西洋》報道,年輕人在約會應用程序中看到政治傾向後,會過濾對方。2010年以後,女性向進步傾向、男性向保守傾向移動,進步派每名女性0.6名,保守派每名男性0.6名,連戀愛都變得困難。《大西洋》周刊沒有漏掉韓國。它說:“在結婚率和出生率處於歷史最低水平的韓國,男女的理念差距更大。” 為什麽對不同的集團感到憤怒,嘲弄和厭惡對方的話甚至成為了世界現象呢?包括政治和經濟兩極化或社交媒體的影響在內,列舉了各種理由。診斷難,解決更難。但是,如果放任不管,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한국어
當地時間今年4月4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紐約曼哈頓地方法院出庭的那天,法院前公園裏的風景非常有趣。紐約警察設置的柵欄以對角線穿過公園。在柵欄兩側,反特朗普和親特朗普陣營的人們靠在柵欄上互相喊叫。反正他們也不聽對方的喊話。
記者在籬笆兩邊來回走動,遇見兩邊人馬。雙方都提高嗓門,說自己是愛國者,對方正在毀掉國家。壹名特朗普的支持者對媒體表示不信任和不滿,並說:“請匿名發表我的發言。聯邦調查局會因此追捕我。”
當天,兩邊截然不同的風景仿佛把正在美國擴散的“萬人對萬人的憤怒”視覺化。對不是我所屬集團的其他集團的敵意,正在越來越大。以支持的政黨、墮胎、性認同感、種族為中心的“文化戰爭”自不必說,男與女、MZ世代(千喜年+Z世代)和嬰兒潮壹代(1946-1964年出生者)之間的矛盾也非常激烈。難怪會出現不是美利堅合眾國而是“美利堅分裂國(Devi誒e誒 States of America)”的說法。
不久前在紐約掀起了“自行車凱倫”的爭議。凱倫是貶低中年白人女性的用語,相當於韓國的“金女士”和“母大蟲”。在上傳到社交媒體的90秒視頻中,壹名白人孕婦就租用電動自行車問題與多名十多歲的黑人少年發生爭執,並大喊“幫幫我”。從種族的框架來看,是白人搶走黑人的自行車後,假裝自己是受害者,將黑人視為罪犯。在男女的框架下,似乎是男性在壓迫孕婦。大眾支持種族框架,給孕婦打上了“種族歧視主義者凱倫”的烙印。
之後出現了反轉。出現的收據顯示,事實上是白人女性先借的自行車,但被青少年們搶走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也表示,“女性方面的證據看起來更有可信度”,告誡人們提防無差別的“給卡倫打烙印”。這是只通過無法掌握真相的短視頻確定應該討厭的對象,只想看自己想看的東西的人們制造犧牲者的典型事例。
本應妥協和仲裁的政治卻因選票問題,反而助長了矛盾和憤怒。所有事件都變成了政治議題,氣候變化和能源政策也成了進步和保守的對決場。電動汽車和推特也受到了政治傾向的懷疑。面臨明年大選的美國多個州都出臺了“處罰私設禁書圖書館”或“保護第三性”等在理念對決中突出鮮明性的法案。
矛盾和爭議經過政治後進壹步擴大的惡性循環,不僅使民主後退,而且結婚率也會下降。據美國時事周刊《大西洋》報道,年輕人在約會應用程序中看到政治傾向後,會過濾對方。2010年以後,女性向進步傾向、男性向保守傾向移動,進步派每名女性0.6名,保守派每名男性0.6名,連戀愛都變得困難。《大西洋》周刊沒有漏掉韓國。它說:“在結婚率和出生率處於歷史最低水平的韓國,男女的理念差距更大。”
為什麽對不同的集團感到憤怒,嘲弄和厭惡對方的話甚至成為了世界現象呢?包括政治和經濟兩極化或社交媒體的影響在內,列舉了各種理由。診斷難,解決更難。但是,如果放任不管,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