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制造業引擎”工業園區…要徹底改變,使之成為青年們想留的地方

“制造業引擎”工業園區…要徹底改變,使之成為青年們想留的地方

Posted August. 26, 2023 09:24   

Updated August. 26, 2023 09:24

한국어

韓國國土交通部和產業通商資源部出臺了取消產業園區相關“殺手鐧”的對策。也就是說,將解除入住行業、土地用途、買賣、租賃限制等阻礙產業園區發展和變身的限制政策。因為1990年制定的《產業選址法》《產業集成法》等產團相關法律,已經不能正確反映時代變化與韓國經濟發展階段。

12萬多家企業入駐的全國1274個產業園區是引領韓國經濟的制造業的引擎。以前年為準,產業園區占國內制造業生產和出口的63%,占全體雇傭的54%。但是近40%的園區建立已經超過20年,正在老化。特別是,未能反映急劇提高的國民生活水平的各種環境,正在成為包括青年在內的勞動者不願意在制造業、中小企業就業的因素。

由於“工廠時代”制定的限制,便利店、咖啡廳等勞動者需要的工業園區內便利設施明顯不足。全國平均每1萬人中有45個咖啡廳和16個便利店,而超過20年的老舊工業園區分別只有11個和3個。據說,為了買好吃的、壹杯咖啡,需要坐車走出小區的情況也很多。由於遠離居住區,喜歡“就近上班”的勞動者們不滿也很大。在車輛保有量少的時期建立的工業園區停車空間嚴重不足,而且由於限制規定很難增設,非法停車問題非常嚴重。

從這壹點來看,擴大工業園區內便利設施用地規模等限制政策成為現實是必要的。因為很久以前就用標準區分行業,所以當然要取消阻止尖端產業、新生服務企業進入的隔斷限制。為了讓企業主高齡化、無人繼承、無法再投資的工廠,能夠輕易地賣掉後離開,所有權轉移也要更容易地解決。

工業化歷史比韓國更長的發達國家,通過改造老舊工業園區,重新註入了活力。把大眾總部舊址開發成每年吸引數百萬人的汽車主題公園的德國Autostat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把工業園區升級為大規模購物、休閑、文化空間的海外事例也值得參考。為了改變青年們想工作、生活、停留的空間,產業園區和地方自治團體的競爭越激烈,韓國制造業戰勝內外挑戰的可能性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