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ST試圖培養“24歲博士”……為什麽希望它壹定成功?
Posted December. 26, 2023 08:08
Updated December. 26, 2023 08:08
KAIST試圖培養“24歲博士”……為什麽希望它壹定成功?.
December. 26, 2023 08:08.
.
韓國某著名工學院的A教授壹有空就會說:“選拔研究生太難了。” 首先,據說是本校畢業生報考研究生的人數太少。因為與海外留學、大企業就業、風險創業等其他選項相比,韓國研究生院的魅力不夠。圍繞本校畢業班學生,教授們之間也經常展開爭奪戰。雖然希望其他學校也能有優秀人才來參加,但連這方面也大不如前。艱難選拔後,還要支付學費和生活費,才能勉強完成課程。A教授嘆氣說:“研究生饑荒每年都在加劇。” 最近,家有初中、高中子女的父母透露,理工科傾向現象越來越嚴重。這意味著理工科人才庫變得非常豐富。不僅是三星電子、SK海力士、現代汽車、LG電子等傳統大企業,NAVER、KAKAO、優雅兄弟等新強者也集中選拔理工科專業學生,這種情況也事出有因。 在科學界,最讓人苦惱的是最高級人才。因為代表韓國的科學家、本應成長為工程學者的人也全部考上了醫科大學。甚至有媒體稱,全國40所醫科大學(定員3058人)每年先選拔3000多人,其後依次為首爾大學、KAIST(韓國科學技術院)等非醫科大學。此外,也有不少升入大學後再次挑戰醫大的班級學生。也就是說,醫生這壹職業正在使科學家“枯死”。 韓國研究財團10月的報告顯示,“被引用前1%”的韓國論文在2021年排在第14位。反而是從2011年的第13位後退了壹個名次。中國在2020年超過美國躍居首位,印度也從2011年的第17位躍升8個名次至2021年的第9位。雖然各種因素會綜合性地發揮作用,但如果按照A教授的抱怨,韓國的排名肯定會逐漸下降。 KAIST明年實行的“快速通道博士”制度尤其引人註目。其核心是,讓學生3年內完成本科課程,並在三年級時上研究生院(碩士、博士綜合課程)課程,以最快的速度獲得博士學位。如果學生是結束科學高中二年級後提前進入KAIST,滿24歲就可以成為博士。 醫生是二三十年前很多小學生、中學生夢想的職業。但是記得當時也有很多孩子想成為科學家。但對於現在的韓國孩子來說,醫生這壹職業的魅力遠遠超過了科學家。升學率由此決定。 簡單地說,要培養“24歲博士”,就是要培養明星科學家。明星會引起關註。不管是2年還是3年,“比別人先”的誘惑出乎意料地強烈地刺激了科學英才們的勝負欲。也就是說,這樣壹個制度可能會成為“引誘”英才們的導火索。 去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許埈珥獲得“菲爾茲獎”,這對韓國科學界來說是很大的幸運。像高爾夫的朴世利、棒球的朴贊浩壹樣,“許埈珥兒童”也值得期待。為了培養更多的“許埈珥”,這些嘗試必須成功,韓國科學才有未來。
한국어
韓國某著名工學院的A教授壹有空就會說:“選拔研究生太難了。”
首先,據說是本校畢業生報考研究生的人數太少。因為與海外留學、大企業就業、風險創業等其他選項相比,韓國研究生院的魅力不夠。圍繞本校畢業班學生,教授們之間也經常展開爭奪戰。雖然希望其他學校也能有優秀人才來參加,但連這方面也大不如前。艱難選拔後,還要支付學費和生活費,才能勉強完成課程。A教授嘆氣說:“研究生饑荒每年都在加劇。”
最近,家有初中、高中子女的父母透露,理工科傾向現象越來越嚴重。這意味著理工科人才庫變得非常豐富。不僅是三星電子、SK海力士、現代汽車、LG電子等傳統大企業,NAVER、KAKAO、優雅兄弟等新強者也集中選拔理工科專業學生,這種情況也事出有因。
在科學界,最讓人苦惱的是最高級人才。因為代表韓國的科學家、本應成長為工程學者的人也全部考上了醫科大學。甚至有媒體稱,全國40所醫科大學(定員3058人)每年先選拔3000多人,其後依次為首爾大學、KAIST(韓國科學技術院)等非醫科大學。此外,也有不少升入大學後再次挑戰醫大的班級學生。也就是說,醫生這壹職業正在使科學家“枯死”。
韓國研究財團10月的報告顯示,“被引用前1%”的韓國論文在2021年排在第14位。反而是從2011年的第13位後退了壹個名次。中國在2020年超過美國躍居首位,印度也從2011年的第17位躍升8個名次至2021年的第9位。雖然各種因素會綜合性地發揮作用,但如果按照A教授的抱怨,韓國的排名肯定會逐漸下降。
KAIST明年實行的“快速通道博士”制度尤其引人註目。其核心是,讓學生3年內完成本科課程,並在三年級時上研究生院(碩士、博士綜合課程)課程,以最快的速度獲得博士學位。如果學生是結束科學高中二年級後提前進入KAIST,滿24歲就可以成為博士。
醫生是二三十年前很多小學生、中學生夢想的職業。但是記得當時也有很多孩子想成為科學家。但對於現在的韓國孩子來說,醫生這壹職業的魅力遠遠超過了科學家。升學率由此決定。
簡單地說,要培養“24歲博士”,就是要培養明星科學家。明星會引起關註。不管是2年還是3年,“比別人先”的誘惑出乎意料地強烈地刺激了科學英才們的勝負欲。也就是說,這樣壹個制度可能會成為“引誘”英才們的導火索。
去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許埈珥獲得“菲爾茲獎”,這對韓國科學界來說是很大的幸運。像高爾夫的朴世利、棒球的朴贊浩壹樣,“許埈珥兒童”也值得期待。為了培養更多的“許埈珥”,這些嘗試必須成功,韓國科學才有未來。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