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犯人腦中印刻的犯罪現場證據”,檢察機關開發出利用AI的腦波分析調查法
Posted December. 26, 2023 08:09
Updated December. 26, 2023 08:09
“追蹤犯人腦中印刻的犯罪現場證據”,檢察機關開發出利用AI的腦波分析調查法.
December. 26, 2023 08:09.
by 張恩智記者 jej@donga.com.
檢察機關決定開發利用人工智能(AI)的機器學習技術的新腦波分析方法,並引入暴力犯罪調查。這是檢察機關首次在調查中應用AI技術。 綜合25日東亞日報的采訪,大檢察廳科學調查部(部長朴賢俊)最近與漢陽大學腦工學系任昌煥教授組壹起開發了利用機器學習的腦波分析方法。 檢察機關現有的腦電波分析方法利用了大腦受到熟悉的刺激時產生的特定腦電波(P300•提示刺激後0.3秒出現的腦電波)。其方式是,認為嫌疑人的大腦中可能記錄著犯罪場所和作案手法等,提出犯罪場所、工具等後測定腦波變化。該分析法在沒有證據或嫌疑人否認嫌疑時使用,但由於準確性差,證據能力沒有得到認可。 檢察機關與任教授組壹起開發的新方法的特征是,除了P300反應外,還可以分析大腦領域之間交換信號的連接強度和次數變化等。例如,向犯罪嫌疑人提供作案工具或場所等信息後,檢查大腦,處理視覺和觸覺等感覺信息的頭頂葉部分就會活躍起來。另外,據調查,與下達決策的部分之間的連接性也在提高,綜合分析這種大腦的“網絡流”,利用機器學習技術讓AI學習,區分犯人、參考人(證人)、單純目擊者等。 大檢察廳腦電波分析官金錫燦(音)表示:“犯罪現場必定會在犯人的大腦中留下證據”,“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學習6萬多個腦電波數據的結果顯示,準確度為96.2%。今後隨著利用腦電波分析的科學調查的增加,期待對長期未結事件的調查能有所幫助。”
한국어
檢察機關決定開發利用人工智能(AI)的機器學習技術的新腦波分析方法,並引入暴力犯罪調查。這是檢察機關首次在調查中應用AI技術。
綜合25日東亞日報的采訪,大檢察廳科學調查部(部長朴賢俊)最近與漢陽大學腦工學系任昌煥教授組壹起開發了利用機器學習的腦波分析方法。
檢察機關現有的腦電波分析方法利用了大腦受到熟悉的刺激時產生的特定腦電波(P300•提示刺激後0.3秒出現的腦電波)。其方式是,認為嫌疑人的大腦中可能記錄著犯罪場所和作案手法等,提出犯罪場所、工具等後測定腦波變化。該分析法在沒有證據或嫌疑人否認嫌疑時使用,但由於準確性差,證據能力沒有得到認可。
檢察機關與任教授組壹起開發的新方法的特征是,除了P300反應外,還可以分析大腦領域之間交換信號的連接強度和次數變化等。例如,向犯罪嫌疑人提供作案工具或場所等信息後,檢查大腦,處理視覺和觸覺等感覺信息的頭頂葉部分就會活躍起來。另外,據調查,與下達決策的部分之間的連接性也在提高,綜合分析這種大腦的“網絡流”,利用機器學習技術讓AI學習,區分犯人、參考人(證人)、單純目擊者等。
大檢察廳腦電波分析官金錫燦(音)表示:“犯罪現場必定會在犯人的大腦中留下證據”,“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學習6萬多個腦電波數據的結果顯示,準確度為96.2%。今後隨著利用腦電波分析的科學調查的增加,期待對長期未結事件的調查能有所幫助。”
張恩智記者 jej@donga.com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