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自發性孤獨的必要

Posted June. 10, 2024 08:14   

Updated June. 10, 2024 08:14

한국어

“我與世隔絕,只專註畫畫這件事。”—艾格尼絲•馬丁

1912年出生於加拿大,在美國活動的艾格尼絲•馬丁是最有名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作者直到2004年去世為止,經過數十年的微妙變化所描繪的水平線和垂直線的格子繪畫堪稱表現喜悅、愛情、幸福等抽象感情的傑作。在去年的蘇富比紐約拍賣會上,艾格尼絲•馬丁1961年的作品《灰石II(Grey Stone II)》以1870萬美元(約257億韓元)的價格成交,成為熱門話題。在江陵索爾奧爾美術館,作家的國內首個個人展《艾格尼絲•馬丁:完美的瞬間》將展示到8月末。

在索爾奧爾美術館展覽中展示的紀錄片《背對世界》中,艾格尼絲•馬丁說道。“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瞬間是壹個人獨處的時間。”作者以“放空”的心態等待靈感,從幾天到幾個月不等,當某種完美的感覺降臨時,就開始工作,並重復了壹輩子。看著講述來到新墨西哥州作家工作室工作的日常生活和采訪的那部電影,我想馬丁的作品帶來的思考和冥想的瞬間是不是源於孤獨。

當今社會我們即使是壹個人,也不是壹個人。通過手機隨時與他人聯系,了解某人的日常生活,並接觸到不知道是否需要的信息。因此遠離物理現實世界,在調節集中力的方向和強度上吃盡了苦頭。像受到道教和禪佛教影響的艾格尼絲•馬丁壹樣,日常地體驗高純度的投入是不可能的。但是有必要制止散漫地收集信息、貪婪地滿足好奇心的習慣。這時欣賞艾格尼絲•馬丁的作品可能會有所幫助。因為與物質性相悖的馬丁的畫不能完整地放在手機的相機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