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醫生團體這次很難獲勝的原因

Posted June. 22, 2024 08:18   

Updated June. 22, 2024 08:18

한국어

首爾大學醫學院•醫院的教授們決定在5天後中斷從17日開始的無限期停診,大韓醫師協會(醫協)曾宣稱的“從27日開始無限期停診”也很有可能因內部反對而流產。醫協主導的18日壹天停診的社區醫院參與率還不到4年前的壹半。醫生團體內部也出現了“很難再鬥爭了”的說法。2014年、2020年通過全面鬥爭而挫敗政府的醫生團體這次為什麽會如此苦苦掙紮呢?

孫子在《孫子兵法》中曾寫道,決定戰爭勝負的五個要素是道、天、地、將、法。

最重要的“道”是戰爭的大義名分。雖然對2000人的數字可能存在分歧,但政府的大義名分是,隨著主要國家的老齡化,醫生人數不斷增加,韓國也要時隔27年再次增加醫生人數。但是,醫生團體只是高喊“重新討論原點”,連贊成還是反對增員的意見都沒有整理好,對於各自的理由,至今為止也沒有做出國民能夠接受的說明。

其次“天”是天時,即外部環境的變化。政府在新冠病毒感染癥(COVID-19)擴散期的2020年,試圖增加400名醫科大學學員,但失敗了。國民向政府詢問,在保健醫療危機狀況下,為什麽壹定要采取醫生反對的政策。但此後,隨著“急診室團團轉”和“兒科open run”的日常化,國民切身感受到了增加醫生的必要性。醫生們無法理解這種變化,並稱兒科open run的原因是因為年輕媽媽們的“早午餐時間”等發言引起了輿論的反對。

“地”是了解自己的強弱,適當地利用地形地物。醫生的力量來自於壟斷著可以管理國民生命的執照。因此,解決醫生集體停診導致的醫療空白的主體也只有醫生,如果醫生堅持下去,政府就會退出的模式反復出現。政府考慮到過去的失敗,制定了投入診療支援(PA)護士等對策,5月末通過大學隨時招生簡章公告,讓考生和家長同舟共濟,組成了不能退的背水之陣。回顧過去,醫生們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優勢的時期是4月議會選舉之前,最後能夠發揮的時期是5月末招生簡章公告之前。

“將”是集智慧、信任、仁義、勇氣、嚴格於壹身的將帥。法定團體醫協的林賢澤會長雖然通過不妥協、突襲的遊擊戰術成為了會長,但是作為14萬醫生的領導者,沒能展現出統合領導能力。他還與見習醫生(實習醫生、住院醫師)代表產生矛盾,使以讓見習醫生重返崗位為目標的政府不再理睬醫協。離開醫院後壹直躺平的見習醫生代表、表示“像家人壹樣的見習醫生出走了,只治療患者是違背天倫的”離開醫院的醫科大學教授也很難被認為有德。

最後,“法”是管理組織、維持普及網的管理能力。但是今年2月見習醫生離開後,醫生團體的4個月是內部分裂和不信任、獨斷專行和誹謗反復的“四分五裂”本身。

也許部分醫生看到筆者的文章後會說“還沒結束”、“再堅持下去就能贏”。但是,在決定戰爭勝負的五個要素中,沒有壹個占上風。筆者認為,如果繼續鬥爭下去,也很難扭轉戰局,這不僅僅是筆者壹個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