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為妳們做了什麽?”―姜帝圭的《1947波士頓》
“那有什麽了不起的。說白了,國家為妳們做了什麽?”把1947年在波士頓國際馬拉松大賽奪冠的徐潤福選手的故事戲劇化的姜帝圭導演的《1947波士頓》中出現了這樣的臺詞。雖然好不容易和徐潤福選手壹起到達波士頓,但是看到協會方面說“要穿著星條旗運動服參賽”後,孫基禎壹行人憤怒不已,當地協調員如是說。雖然國家沒有為他們做什麽,但孫基禎始終堅持使用太極旗。這是為了不讓後輩選手們經歷過去佩戴日本國旗登上領獎臺的痛苦。當然,這種情況與實際歷史不同。據說,實際上徐潤福身穿並排印有星條旗和太極旗的隊服參加比賽,奪冠登上領獎臺時,協會方面讓徐潤福穿上印有太極旗的隊服。雖然是戲劇化的虛構,但不管怎樣,通過這種情況,電影詢問了“國家的意義”是什麽。
事實上,比起國家,現在個人的生活變得更為重要。因此,在沒有電視的1947年,全體國民為了收聽徐潤福選手的比賽而聚集在收音機前,現在即使媒體泛濫,但作為國家體育的奧運會的存在感卻越來越小。
雖然此次巴黎奧運會也是如此,但選手個人的表現超過了當初的目標5枚金牌的兩倍以上,高喊“大韓民國”的風景重新登場。像過去壹樣,國家召喚個人跟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此國家的意義越來越淡化,但也不能否認國家創造的個人認同感。如果回想壹下孫基禎選手經歷的痛苦,就能切實感受到每次奧運會時盡情高喊“大韓民國”是多麽珍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