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養老金改革,應先處理協議中的“上調13%保險費率”

養老金改革,應先處理協議中的“上調13%保險費率”

Posted January. 31, 2025 07:32   

Updated January. 31, 2025 07:32

한국어

春節連休期間,朝野領導層對養老金(年金)改革表現出轉變的意誌,重新啟動了停滯不前的養老金改革工作。共同民主黨代表李在明26日提出了在下個月內完成調整保險費率(繳納的錢)和所得替代率(養老錢)的參數改革(參數調整)立法,隨後著手討論結構改革的目標,國民力量緊急對策委員會委員長權寧世回應稱:“如果有必要,將隨時與民主黨討論養老金改革問題。”

目前向國會提議的國民年金法修正案中,包含參數改革案的法案有8個。8個法案都提出了將個人和公司各承擔壹半的保險費率從現行的9%上調到13%的方案,但對於所得替代率(Income-Replacement Ratio),從維持現行40%的財政穩定化方案到提高至50%的所得保障方案,可謂五花八門。執政黨的立場是,在此基礎上,不要只調整參數,要同時進行基礎、退休、個人年金等結構改革。也就是說,即使朝野就養老金改革問題坐在談判桌上,也很難得出修改法律的協議案。

去年5月第21屆國會最後階段,養老金改革案處理告吹的原因也是因為未能縮小對所得替代率的意見差距。政府和執政黨當時在“13%,44%”達成協議之前表示:“將養老基金枯竭時間推遲7、8年有什麽意義?”,潦草收場。隨著養老金改革被推遲,養老金負債每天增加885億韓元,每月增加2.75萬億韓元。首先處理朝野好不容易達成協議的保險費率上調13%的方案,之後分階段進行所得替代率調整和結構改革才是合理的。

據保健福祉部透露,如果想在晚年領取所得替代率40%的養老金,保險費率要達到19.7%,才能實現收支平衡。連執政黨財政穩定方案提出的“13%,40%”也只是將基金枯竭的時間推遲了10年多,很難保證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到目前為止,領取養老金的人少,繳納保險費的人多,因此沒有問題,但由於低出生高齡化,預計到2041年養老金財政收支將轉為赤字,到2057年積蓄金將見底。希望銘記最快的改革就是最好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