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中國“科學掘起”已超越美國,成為科學界最具影響力的國家。據分析,特別是美中矛盾導致兩國間的研究合作大幅減少,反而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力。甚至有人擔心,故意將中國排除在半導體和電池等尖端產業供應網之外的嘗試也會導致“第二次科學掘起”。
據科學界19日透露,世界級學術雜誌《自然》上個月通過5篇論文,集中分析了中國科學掘起的現象和背景。簡言之,中國以與美國的矛盾為契機,加快了此前壹直強調的“科學技術自立自強”步伐。最近,盡管美國對中國半導體市場采取了強硬的制裁,但科學界也出現了與華為自主開發尖端半導體相似的情況。
據《自然》報道,中國和美國科學合作件數從2020年開始逐漸減少,去年與2020年相比減少了15%。因為美國禁止將量子計算機等特定領域的中國產設備用於研究或限制與中國研究者的共同研究。
由此,在美國進行研究後回國的中國科學家正在迅速增加。中國的內部科研力量也成比例地大幅提高。《自然》在6月發表的《自然指數共享》中將各國自然科學研究影響力數值化,結果顯示去年中國超過了美國。中國在該指標中獲得了同比增加21.4%的19373分。美國比去年減少6.9%,獲得了17610分,將第壹的位置讓給了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中國論文的“數量”在2017年超過了美國,但現在首次出現了“質量”趕超的評價。《自然》上個月發表的論文分析了這種現象的原因。
美國國立政策基金會還指出,隨著中國科學家在美國未能完成博士課程的情況層出不窮,美國正在遭受大規模的經濟損失。據預測,如果1000名中國科學家離開美國,將損失約10億美元(約1.3萬億韓元)的學費,今後10年內將損失2100億美元(約277.8萬億韓元)的專利。
全球產業界也進入了緊急狀態。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有可能以科學競爭力為基礎,掌握未來產業的主導權。不斷有人指出,眼下加快“脫中國”速度的產業技術反而會像科學界壹樣培養出中國力量。
崔智元記者、東亞科學記者 朴正淵 jwchoi@donga.com